长江商报 > “两桶油”的“合体”猜想

“两桶油”的“合体”猜想

2015-03-02 01:27:2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中石油、中石化“被逼婚”,中海油“被插足”……

□本报记者 石伟

自中国南北车合并之后,近期关于大型石油公司合并的传闻也是满天飞。

央企为解决瘦身问题,合并的讨论已经酝酿多年,但没有真正实施,2月17日,春节前一天,有消息称中国正打算将现有的大型石油公司进行合并,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中化集团纷纷“中枪”。此条信息引起国内舆论的持续强烈关注,虽一直未能获得相关部门回应,但上述四家公司的股票价格却出现多次大涨的现象。2月25日,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正式向媒体表示“我们内部没听说过这个事”。被传言涉及的几家公司股票价格随之下跌。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央企合并已经形成大潮,中石油与中石化合并的可能性,有或没有都说得通。”

油企合并传言多

2月25日,中石化官方微博以“过年回家被逼婚,上班来被逼合户”的卖萌说法回应合并传闻,随后,被传言涉及的几家公司股票价格开始出现下跌现象。

关于中国油企合并的传言,版本众多。2月18日、2月23日均有媒体刊登类似“合并”的消息,称目前政府高层正在讨论的方案有两种:中石油与中石化合并,或者中海油与中国中化集团合并。合并方案与此前报道略有不同,但是否合并、如何合并,并未明确提及。

长江商报记者查阅这些报道时发现,报道中声称的合并传言均来自于“了解情况的官员”,“至于是否、以及何时推进提议的各种合并方案做出决定,尚没有时间表。上述四家中国石油企业的发言人和负责监管大型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发言人不予置评或未回应记者提出的问题”。

据武汉一名从事石油行业的业内人士介绍,此次合并传言涉及的四家公司,各自的经营侧重不同,中石油主要从事油气勘测、开发等上游业务,也涉及炼油产品等下游业务,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中石化则侧重下游的炼油产品,中海油侧重开发、采油类上游业务,中国中化集团则主要从事石油产品生产,也属于产业链下游。

“即便合并、重组,也会考虑各自主打领域是否优势互补、协同兼顾。中石化与中海油的合并传言,早在几年前就有,当时传言要让中海油上岸,最终发展得和中石油差不多。但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合并,还是第一次听说。”这名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的消息应该不全是空穴来风,可能来自国资委系统,这与最近再度被热传的央企大合并方案有关。但此次传出的油企合并版本多样,甚至出现了产业链重叠、同质化的情况,“有点乱点鸳鸯拉郎配的感觉。”

“两桶油”或将统一?

其实,对于传言,民众平时听得不少,不少网友也从中总结出了一个“现象”:先是传言四起,然后相关部门要么沉默应对,要么态度不明确地给予回应,最后传言成为事实,传言被最终确认“不虚”。

据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去年 6月份之前,有传言称中国核电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将重组合并,但一直未能获得证实。在今年春节前,合并传言终于得到验证,相关部门称重组事宜已经获批。

《移动信息》杂志官方微博在2月11日发布消息称,中国电信将与中国联通合并;中国移动将与广电网合并,电信行业将进行重组。但随后被工信部紧急辟谣,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对传言予以否认。实际上,电信行业已经成立了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将移动通信的基础设施资源全部纳入其中独家经营,由移动、联通、电信的三位副总共同入驻主政。而在此之前,电信行业的合并重组传言早已有之。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央企合并已经形成大潮,中石油与中石化合并的可能性,有或没有都说得通。“既然南北车能合并,为什么石油业不能?很多国家的石油行业都是以一家巨头为主。”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也表示,央企为解决瘦身问题,合并的讨论已经酝酿多年,但没有真正实施。“今年的央企合并,可能达到一个高潮。特别是以国际化为目标的行业,会强强联合,形成大的集团,增加综合竞争力。”李锦认为,在五到七年之内,央企数量可能将缩减到现在的一半,油企重组、合并也将在所难免。根据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2月,中央企业数量已经由五年前的近200家,减少至现在的112家。按照这样的节奏,看来“三桶油”或者“四桶油”如何“在一起”的现象即将上演。

传闻引发多方言论

“此次中石油与中石化的合并,是为了寻求创建新的国家龙头企业,达到与埃克森美孚(美国第一大石油公司)等公司抗衡的目的,同时在油价处于低位之际提高效益。”此前有媒体在报道中如是说。

去年中国政府宣布合并两家国有轨道车制造商,就被看作是为了打造能够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等国际巨头抗衡的公司,同时也能避免两家央企在海外业务中出现内讧而造成自损。上述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原本就是从石油部拆分出来,目的就是让各自“术业有专攻”,各自壮大。“过去的十几年里,他们开始相互涉足其他公司的领域,业务重叠、同质化,从勘探、炼油到运营加油站都出现了问题。相互之间争斗不断,有很多浪费资源和效率低下的情况。科学化的合并重组,其实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这些问题。”

但也有人士对合并可能产生的“垄断”表示“忧虑”,认为合并传言顶多只是被思考和讨论过,而不是真的要实施的计划。因为“如果中石油和中石化进行合并,将造成巨大的垄断”。

“中石油和中石化控制了国内主要的炼厂、成品油分销和石油天然气管线,如果进行合并,必然形成实质性的垄断,很容易运用垄断地位获取成品油和石化产品的超额利润。他们现在的庞大体量下,所呈现出来的效率、效益状态这些年已经被广为诟病,更何况合并、扩大之后。”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一位教授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说。

林伯强认为,即使中石油与中石化合并,对国内市场影响也不像忧虑者所想的那样。按市场规律看,油企合并对国内市场的影响,短期内不会很明显。这可以参照南车集团与北车集团的合并,因为国内的相关行业的价格仍然是由政府主导。对外反而可以形成强大竞争力。

合并事项未完待续

关于中石油与中石化的合并传言,相关外媒报道细节语焉不详,让传言变得“真假莫辨”。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石油行业整合、重组大势已来,但中石油与中石化两者的合并可能性较低。

武汉一位石油行业业内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中石油与中石化都是庞大的上市企业,员工加起来超过80万人,合并情况复杂,难度不小。“去年中石油与中石化的营业收入都超过了美国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分列世界第三和第四。但是在利润上,两者相加也只是埃克森美孚的85%,若要通过合并来超越,这过程中的难度不言而喻。”

“业务上有互补,但也有很大程度的重叠、同质化,他们两者合并,相互必须舍弃现有的一些东西,浪费资源不说,还会产生矛盾,不是最优的组合对象。短期内合并的可能性也比较小。”这位业内人士认为,从资源优化角度看,中石油与中化集团、中石化与中海油两两组合比较好,这样在资源储备与炼化能力方面可以相互弥补、整合,而且中石油与中化、中石化与中海油相互之间规模差异明显,在合并、整合中可以形成明确的主导者,以便顺利完成整合。

有媒体在一周新闻盘点中,就先前“中石油、中石化合并”的报道评论说:大型国有石油公司合并现在只停留在可行性方案这一步,从南车北车合并坐实和联通合并传闻来看,大型国有企业合并作为中国政府上层的意图开始明朗,所以未来合并实施的可能性较大。这种合并形成的垄断在行业行政开放后属于市场垄断,行政垄断诟病可减少,实际上在中国对外扩张战略中更能通过优势互补和内耗竞争减少来提升市场竞争力。资本市场应会对这种合并予以积极看法。

由此看来,中石油与中石化的合并,并不为外界所看好。到底什么时候、谁与谁合并,关于“传言”的故事,似乎还未完待续。

opinion

央企为解决瘦身问题,合并的讨论已经酝酿多年,但没有真正实施。今年的央企合并,可能达到一个高潮。特别是以国际化为目标的行业,会强强联合,形成大的集团,增加综合竞争力。在五到七年之内,央企数量可能将缩减到现在的一半,油企重组、合并也将在所难免。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李锦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