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谁首创了罐装凉茶?

谁首创了罐装凉茶?

2015-03-16 01:13:3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魏凡 发自广州

公私合营后,王老吉是否能续写百年老字号的传奇故事?据相关资料显示,王老吉联合制药厂合并后,开始像现代企业迈进,生产设备不断更新。1960年,产量达581万包,综合产值较1950年增长了21倍多,利润总额比1950年增长了31倍多。

然而好景不长,1965年,隶属于广州市化工局的广州中药总厂成立,王老吉联合药厂改名为“广州中药总厂”,主要生产茶剂,且主要任务是为全行业提取中药草。值得注意的是,这属于中间产品,与片剂、针剂相比,其产值、效益都排在末尾。

而后,广州中药总厂更名为“广州中药九厂”,又因符合“旧文化”的标准,王老吉凉茶被迫改名“广东凉茶”。而在此时,为了加强药茶的生产,一个研制凉茶粉剂的计划被提上议程。

羊城药厂开罐装凉茶先河

从1970年开始,这个计划开始了第一波研发——首先是提取原料,经过煮制、浓缩、干燥制成中药干浸膏,再磨成粉末,每3克一小包。但这种凉茶粉剂有着明显缺陷:溶解性差、味苦、易受潮。

1982年,改革开放之后,广州中药九厂再次更名为广州羊城药厂,同时决定停止生产这种质量未完善,且每盒亏损1元多的凉茶粉剂。

转折开始于1983年,梁志坚担任广州羊城药厂的厂长。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中药九厂生产的霍胆丸、保济丸、痰咳净等产品在市场供不应求,而凉茶粉剂的前景并不明确。

一个现状摆在了梁志坚的面前:如果把主打产品改成这些药丸,因为药茶生产时占用场地大,需要的设备、劳动力较多,就不得不压缩百年凉茶王老吉的生产规模。然而,梁志坚始终无法割舍的是王老吉凉茶这种百年老产品和文化遗产。

1987年,梁志坚毅然宣布重新以凉茶为主打产品,并对冲服凉茶进行工艺改革和剂型改革,并定名为广东凉茶颗粒,以重新注册后的王老吉为商标。并于同年6月,经广东省卫生厅批准,开始了批量生产。

彼时,王老吉凉茶再次展现了其百年魅力,广东凉茶颗粒面市的第二年,便迅速跃升为羊城药厂第一大销售品种。有一份数据显示,投产不到一个季度,工厂产量140万包,而订单合同则达到了810万包。

凉茶颗粒的热销,让梁志坚产生了新的构想:就算是凉茶颗粒,也是要用热水冲泡,但在某些情况下,用热水也并不方便。那么能否克服这些不足,让王老吉凉茶的品种更加多样呢?

1990年8月27日,羊城药厂召开新产品投产会议,梁志坚大胆提出了开发王老吉饮料的设想。据药厂老员工回忆,当时,梁志坚表示,“尽管老百姓都喜欢凉茶喝热的,但我们能否让它变成真正的凉茶呢?”

于是,罐装凉茶离诞生越来越近了。

1991年5月,羊城药厂与广州轻工业研究所达成协议——由轻工所负责质量技术保证,利用羊城药厂提供的王老吉凉茶浸膏,开始研发王老吉饮料。

王老吉饮料的开始遇到不少难关,其中最主要的是4个:一是液体中沉淀物的问题;二是饮料的品味选型问题;三是寻找加工生产点;四是制订产品的企业标准。

同年9月,900瓶凉茶罐装样品试制完成,并被命名为“清凉茶”。

1992年3月,在拿到生产许可证后,羊城药厂开始正式生产清凉茶。那时的王老吉清凉茶,共有两种包装,一种是盒装,一种是罐装,颜色都是绿色。上市后,借助于王老吉凉茶在百姓中的知名度,王老吉清凉茶饮料在广东的名声不断攀升。1995年,王老吉清凉茶成为了“广东首届最受欢迎十佳饮料”之一。

至此,羊城药厂开启了罐装凉茶的先河,使凉茶饮料具备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基础。

被租走的王老吉

1992年,新一轮改革热潮席卷中华大地。同年12月12日,广州羊城药厂完成企业股份制转制,正式更名为广州羊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了广州市第一批发行内部职工股的国有控股股份制企业。

1996年广药集团成立,广州王老吉作为下属企业纳入广药集团管理,王老吉商标等无形资产归广药集团持有。至此广药集团是王老吉唯一合法传承实体,拥有和王老吉相关的所有权益。1995年,羊城药业与鸿道集团签约,将红罐和红瓶王老吉的生产经营权授予鸿道集团。

2000年,鸿道集团与广药签订商标许可主合同,将商标的使用期限延长至2010年。借用王老吉这个凉茶行业的百年老字号,加多宝董事长陈鸿道获得了丰厚利润,为了更长时间使用这个商标,在合同还有8年到期的情况下,2002年至2003年,陈鸿道又签订两份补充协议,将王老吉商标许可期限延长至2020年。

鸿道集团到底是何方神圣,竟然可以将一个国有百年老字号握在手中十余年之久?而“王老吉”又是如何被租出去的呢?

实际上,想租“王老吉”这块金字招牌的企业并非只有鸿道集团。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家名为“汉统药业”的公司就曾与羊城药业谈判,准备以每年一笔巨款租用王老吉品牌,但最后并未成功。

而紧跟汉统药业步伐,希望租用王老吉品牌的,就是陈鸿道。但在当时,陈鸿道想要租用“王老吉”商标的想法,并未得到当时羊城药业领导层的同意。据了解,陈鸿道出生于广东东莞,早年做批发生意,后到香港寻求发展,并创办鸿道集团。身为佛教徒的陈鸿道,除了运作“加多宝”,旗下品牌还有“昆仑山”矿泉水。

很明显,自小在广东长大的陈鸿道,很明白“王老吉”这个百年老字号品牌背后的商业价值。自1992年至1995年间,他不断地往返香港与广州之间,游说各方,希望将王老吉商标租为己用。

终于,事情在1995年得到了实质性的进展。1995年2月,利用他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的鸿道(集团)有限公司与羊城药厂、香港王老吉3家签署了一个协议——同意鸿道集团为香港王老吉在东莞生产王老吉饮料,并且约定这些产品不得在内地销售。而这仅是陈鸿道租用“王老吉”的第一步。

仅仅过了一个月,陈鸿道就开始了他的第二步计划。1995年3月,他进一步说服羊城药厂签署王老吉商标许可使用协议,允许鸿道集团在红盒清凉茶上使用王老吉商标。而这正是王老吉品牌的第一次出租,期限长达十年。

王老吉加多宝之争根源

陈鸿道终于将“王老吉”商标暂时握在了手中。但在彼时,王老吉凉茶红罐饮料在国内市场上远不如现在火爆,年销售额始终在1亿元左右徘徊,销售地也仅限于两广、浙江、福建等地。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陈鸿道租用“王老吉”商标的七年之后。2003年,广东凉茶被列入防治非典用药目录,陈鸿道把握这一机遇,开始跨出岭南布局全国,“王老吉”(红罐和绿盒)的销售收入迅速从2002年的1.8亿元跃升到2003年的6亿元。

在加多宝的红罐“王老吉”赚得盆满钵满时,广药生产的绿色盒装“王老吉”一直销路平平。而在此前提下,一个新的顾虑在陈鸿道心中浮现:商标不是自己的,做得再好,也是为他人做嫁衣。

在此前提下,陈鸿道分别在2001年8月、2002年8月、2003年6月,向当时的广药集团总经理李益民送去了三百万元港币,以一个极低的价格将租用合同延期至2020年5月,租用价格最高为537万元。据悉,事发后李益民以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到2007年,加多宝已基本完成全国布局,其销售收入增至90亿元。次年,汶川地震,陈鸿道以加多宝名义捐出1亿元,此举被指为成功营销,加多宝当年销售收入增至150亿元。

而这也成为之后加多宝与王老吉大战的根源。

目前我国老字号品牌的数量已不足160家,并且还在以每年5%的速度消失。知识产权问题已成为国家经济转型的重要议题。——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成两会焦点,知识产权专家如是说。

1828年

王泽邦在广州创立王老吉牌凉茶。

1995年

广药集团前身羊城药业与鸿道集团首签商标使用许可合同,许可鸿道集团独家使用“王老吉”商标,限于红色包装凉茶饮料。

1996年5月

鸿道集团开始委托加工生产“王老吉”红色易拉罐。8月,广药集团成立,王老吉商标等无形资产划归广药集团持有。

1997年8月

广药集团从原注册人广州羊城滋补品厂取得“王老吉”商标。

1925年,王老吉茶包参加英国伦敦温庇展览会。

王家后人一直在香港经营王老吉品牌。

2014年7月,刚投产的王老吉四川雅安基地生产线。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