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罗斯福总统授予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授予英帝国司令勋章
□本报记者谢方 本报见习记者 张萌
滇缅战争中,除了以用其名字命名公路的美国将领史迪威将军,最为人所知和称道的就是新38师师长孙立人,他在打下密支那后接任新一军军长。受美国精英军事教育出身的孙立人在国民党众多高级将领中是个异类,他既不是国民党员(直到1947年才加入国民党),又非黄埔军校出身,但他特立独行,深受美国军方赏识。
在国军中,像孙立人这样,保持没有惨败记录的将领很少。同时因得到美国扶持,和蒋介石治国理念不同等受到排斥。到台湾后,因牵涉凤山兵变,他被蒋软禁三十余年,靠养花卖花度日,民间称其所卖玫瑰为“将军玫瑰”,近90岁高龄才被解除幽囚。
淞沪会战受13处创伤
孙立人天资聪颖,1914年以安徽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取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庚子赔款留美预科,接受八年的留美预备训练。在注重体育锻炼的校风熏陶下,孙立人擅长篮球。1920年他任清华篮球队队长,1921年入选中国男篮,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远东运动会并取得了冠军,身高1米85的孙立人当时担任主力后卫。
孙立人于1923年毕业,同年赴美留学,直入普渡大学三年级加修土木工程学,期间还担任过绘图设计师,1925年取得学士学位毕业。孙立人年长梁思成一岁,至此的教育经历也颇多相似,如果在和平时代,成为一名建筑师应是理所当然之路。但战乱时期的国家,每个人都会被带入时代的洪流中,不得自拔。
1926年,孙立人进入维吉尼亚军校(仅次于西点军校的军校),开始接受严格军事教育,1927年以文学学士毕业,游历欧洲,参观英、法、德等国军事。1928年孙立人回国,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今国立政治大学)任中尉军训队长;1930年入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四团团长。
1937年10月,孙立人率税警总团第四团参加淞沪会战,与日军血战两周,遭迫击炮弹攻击身受13处创伤,从死尸堆中被拖出。1941年12月,国民革命军重组为新编第38师,孙立人晋任少将师长,隶属于第六十六军,这支部队成为中华民国当时的主力部队之一。
仁安羌大捷震惊西方
真正让孙立人名声大噪的是两次入缅作战立下的卓绝战功,尤其仁安羌一役,孙立人一战成名,震惊西方。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首次进入缅甸,与盟军一起抗日作战,下辖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孙立人率新38师进驻缅甸曼德勒,兼任卫戍司令,参加曼德勒会战。由于1942年4月日军偷袭腊戍成功,切断了远征军方后路;再加上盟军指挥失策,协作不力,16万盟军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就由主动陷入被动。中国远征军的首次入缅作战可以说是以失败告终。在这一次缅甸战争中,仁安羌大捷实属难得。
1942年4月12日,英军一个师被日军七千多人围困在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立人的新38师师部此时正驻扎在乔克巴当,其主力已被杜聿明调往前线,孙立人身边只有刘放吾的113团和杨华的特务营。奉罗卓英之命,孙立人带着一团千余人马,赶往仁安羌增援。
18日凌晨113团以少击多,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一个大队,解除了七千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七千余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率队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七倍于己的友军的战绩轰动全球。此后,蒋介石授予他四等云麾勋章,美国罗斯福总统亦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英帝国司令勋章。
违抗命令退入印度
仁安羌之役后,英国决定弃守缅甸,撤往印度。4月下旬,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英军的溃退,导致中国远征军陷入日军包围。
此时,蒋介石命令杜聿明率部撤回云南,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则要他撤往印度。杜聿明拒绝了史迪威的指示,而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见部队有被敌包围的危险,腊戌已被日军占领,前方密支那也有阻碍,而杜聿明一心想要执行退回云南的命令,却又不愿血拼杀开一条血路。据滇缅抗战专家戈叔亚介绍,“后退的前锋部队96师侦查得知密支那日军不过只有五六百人时,师长余韶发来电报请求杀出一条血路,且成功的希望极大。但是杜聿明却拒绝作战。在没有与日军交战的情况下急令各部经野人山退入云南,并要新38师继续殿后。”进入野人山的中国远征军与恶劣的自然条件进行着艰苦斗争,杜聿明在撤退途中也感染了热病,奄奄一息,以牺牲38条人命的代价被抬回国内。
孙立人则未执行杜聿明撤往云南的命令,在完成掩护任务后,他带领新一军跟随英军撤入印度利多,比较顺利地打垮日军的阻击。他的一师人马,装备不但没有损失,而且还收容了数以千计的难民和英印散兵以及新22师三千人马。5月底,孙立人率新38师到达印度边境,受到英军欢迎。
戈叔亚在被记者采访时说:“光孙立人敢违抗军令这一点就非同小可,这可是冒着不管成功失败都要杀头的危险。但是他违抗军令的决定又不是出于私心,而是为了所有士兵的生命啊,这是了不起的。而这一点却很少被人道明。” 第二次滇缅之战中,孙立人率新38师及后来全面领军新一军,协同盟军作战,屡克强敌,其运用的战术、显示的战力备受国内外各方肯定,有“东方隆美尔”之誉;而被打败的日军在缅甸战后史料上,尊称他为“中国军神”。
结合清华与西点军校的孙氏操典
作为长期留美的海归派,孙立人对英美军事系统有着深刻的了解,他在《建军理想》中曾说:“我认为英美的长处,是自发自动活泼负责守法。他们的一个士兵,没有了官长的统率,仍然可以继续作战到底;他们的军营里,充满了活泼生气。可是他们的缺点是吊儿郎当,粗枝大叶,官兵生活浪漫随便。”而“中国人一向有的特长,是英美德法等任何国家所赶不上的,就是刻苦、耐劳、忍辱负重及牺牲的精神”。
因此,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军校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制订出适合自己部队需要的训练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与国军其他部队不同的训练操典,被大家称为“孙氏操典”。
他一生四次练兵,第一次是在海州训练税警第四团;第二次是1938年抗战军兴时,在贵州的都均训练缉私总队,也就是后来远征军新38师的前身;第三次是在印度的兰姆伽训练远征军驻印的新38师;最后一次是1948年起,在台湾凤山训练退到台澎的国陆军。
在江苏海州城南,孙立人按照“孙氏操典”对税警第四团进行了6年的严格训练,官兵无论是武器使用与保养、体能、纪律、凝聚力和士气都与当时一般军队截然不同,成为初露锋芒的一支劲旅。
他还是一位极其爱惜部下的长官。滇缅作战中,他为了防止伤亡,总是以重炮弹做头攻,即使被史迪威批评作战进展缓慢也不为所动。他的军中,不存在死刑,最严重的刑罚叫“记死”。因此,孙立人在军中很得部下敬仰,军中军心稳定,士兵忠诚。但这此后也成为蒋介石忌惮他的原因之一。
入缅作战途中,每经过一地,他都会为牺牲的将士们修建墓地,并在当地建立学校。1945年,八莫战役结束后,孙立人指示新38师在八莫城中心建立了抗日阵亡将士公墓,但此后屡遭破坏。得知八莫和缅甸的新一军墓地遭到破坏后,在台湾遭到软禁的孙立人非常痛苦,以后每逢清明节,都会带领家人烧纸钱祭奠在缅甸的“孤魂野鬼(孙立人语)”。
在孙立人去世后,日军18师团老兵集资,在副长官带领下十多人赴台湾吊祭,撰挽联“支那人民多少泪,中华从此无将军”。这是感念他的不杀之恩,以及对他指挥作战能力最高的评价。孙立人活埋3千日俘的谣言不攻自破。
二战公认的战力最强军队并不是苏德美日哪个王牌军,而是中国的新一军。这个公认基于以下的几点认知:最恶劣的战场环境,印缅战区山高林深,地势险恶,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多的地区;最长的单军作战距离,从印度利多出发,作战半径达1500公里;最悬殊的军力对比,新一军以单军3万多对阵日军20万人马;最悬殊的战损比,新一军以1.7万对10.7万的伤亡,以一个军的兵力横扫全缅。
“天下第一军”
戴安澜:毛泽东等亲献挽联
戴安澜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在1939年昆仑关大捷中,亲赴战壕指挥,歼灭6000余人。
1942年初,戴安澜率第五军200师作为先头部队入缅作战,取得同古大捷。在无险可守,敌军人数八倍于我军的情况下,血战12天,歼敌人5000多人,消灭日军的人数是我军八倍以上,并成功掩护英军第1师安全撤退,救出英军战车团。被救出的英军名将中就有哈罗德·亚力山大,他在意大利战场立下卓越战功。这是中国远征军对英军、缅军作出的重大贡献。
1942年5月16日,戴将军在前线指挥撤退时,不幸被敌军枪弹击中肺部,于当日下午牺牲,年仅37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都向戴安澜敬送挽联。
名将录
1943年春,郑洞国将军调任中国驻印度的第1军军长,并于7月上旬前往密支那指挥视察。他亲临前线,认真观察、分析守城日军的防守特点,采取掘壕推进,分割包围,逐个歼灭。7月7日,国军三个步兵师在空中火力的掩护下发动全面攻击,使用密集炮火,对敌进行地毯式轰炸。日军通讯设施全部切断,指挥失灵。8月3日,中国军队又发起总攻,导致日军全线崩溃,战死3000人,残余800人逃亡,密支那城防司令官水上源藏切腹自杀。这场攻坚战,摧毁了日军在缅北最后的战略重镇,日军缅北防御体系从此土崩瓦解。
史迪威离职后,郑洞国于1944年9月升任为中国远征军驻印度副总指挥。
郑洞国:一战致日本司令官切腹
1947年,孙立人和大象林旺一起合影。
孙立人将军摄于滇缅抗战时期。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