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上一首诗与阁下奇文共赏,您感觉若何?
此时立在最高山,云自无心水自闲。昔日戏言身后事,青春不觉老来颜。花开花落无时节,年去年来两鬓斑。唯是相君忘未得,黄河远上白云间。
我读无名氏这诗,奇赏不已,其意境高远与浑然,还很是沉郁顿挫,感慨深沉呢,读来真有老杜风味,真真不减唐人高处。可是仔细读来,不得劲啊,最后一句好像哪里见过啊,赶紧去百度一下,嘿,这不是王之涣的《凉州词》起首吗?
再百度,不得了,这首诗没一句是自己的,全是抄袭别人的:
此时立在最高山(刘禹钖《八月十五》),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昔日戏言身后事(元禛《遣悲怀》),青春不觉老来颜(苏东坡《游龙山诗》)。花开花落无时节(李绅《忆汉月》),年去年来两鬓斑(杜荀鹤《秋宿临江驿》)。唯是相君忘未得(白居易《洛下闲居寄》),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凉州词》)。
这首诗的作者,只堪是无名氏,若是署了刘诚龙,将是法庭传票接不赢,七八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来跟刘诚龙打知识产权官司,刘诚龙不七上八下,心情掉井底谷底去了?
但若是王安石,那他不管了,直接署上自个尊姓,大写自个大名。王安石著过一首《胡笳十八拍》,中有一节是:
燕山雪花大如席,与儿洗面作光泽。恍然天地半夜白,闺中只是空相忆。点注桃花舒小红,与儿洗面作华容。欲问平安无使来,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八句里,最少有两句诗,你会感觉不对劲,“燕山雪花大如席”与“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王安石的诗?前一句不是大名鼎鼎的诗人李白的句子,后一句呢,诗人不算大名鼎鼎,诗句却鼎鼎大名,那是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再去百度,下不得地啊,都是剽窃呢。次句抄的是和凝的《宫词》,次次句抄的是欧阳修《晏太尉西园贺雪歌》,然后分别是岑参的《题苜蓿峰寄家人》、杜甫《江雨有怀郑典设》、和凝《宫词》与张籍《凉州词》。
惊定之后不再惊,王安石所著《胡笳十八拍》,不止是八句,还是有156句,这么多句子,没有一句不是抄袭的,不是抄别人的,就是抄自己的。有好事者做了统计,王公这首诗,“最常引述的是杜甫诗,计38次……其次是蔡琰15次,再次是刘商的《胡笳十八拍》13次,韩愈的13次,张籍的11次”,王安石自己的呢?他自剽自的,是9次。
只是古人并不把这般作诗手法叫剽窃,而是叫“集句”,古人玩这般诗词,玩得挺多的,因为王安石玩得最好,百多两百行的诗,全是从别人那里拿来,前无古人,暂也后无来者。故而有人说集句诗始自荆公,“曩时荆国王文公喜为之”;其实不对,“或谓集句起于王安石,非也。”比如唐代大诗人王维,也特好这一口,“维有诗名,然好取人句”,比如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其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便是复制僧惠净之《英华集》。另一名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也是从同时诗人李嘉祐之诗“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中直接取用来的。
若说王维诗句搁如今,会吃上知识产权官司,而王安石的《胡笳十八拍》,也要被告上法庭吗?王公这诗,郭敬明是决然抄不来的;无有学者,无法抄;不有坦荡胸襟者,不会抄;不有超高水平者,不成抄。不曾读过几首诗,你怎么抄?王安石熟读诗词数百首,信手拈来,是有诗学作底的;王安石抄人诗句,并非小偷小摸,他是大模大样的。他让所有人都晓得这是抄的,他告诉大家,我这是抄大家的(不是某一人的);关键的是,他只是抄人家句子,说来那是抄字,他抄意了吗?没有,意思与立意,立意与意境,都是他自己的。他运用别人现成句子,创造性地表现蔡文姬的悲剧命运,甚至你感觉,他运用的诗句与原作者的诗句,意思不相同了,赋予了崭新的情景与意境。宋朝洪迈曾高赞:“王荆公集古《胡笳词》一章(十七拍)云:‘欲问平安无使来,桃花依旧笑春风。’后章(十八拍)云:‘春风依旧花仍笑,人生岂得长年少?’二者贴合,如出一手,每叹其精工。”
剽窃知识,抄袭文章,你也配?
□刘诚龙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