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京大轰炸中,B—29轰炸机的成功研制和发展,成为了美军制胜的关键。“战斗机听着响亮,实际上它只是一种防御武器,轰炸机才是进攻武器”,戈叔亚表示,这一系列轰炸开辟了空军大规模轰炸的一种先列,原来主要是陆地作战,空军只是辅助作战。对一个国家的首都和大城市进行大规模的轰炸,改变了战争原来的模式,让战争不分前方后方,让陆军这种基本的作战方式得以改变。“原本靠刺刀、战壕解决的战争,改用空中轰炸,不用陆军也能作战,这种战略轰炸的思想首先从东京大轰炸开始。”
B—29轰炸机的飞行时速达563千米,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续航里程为6430千米。打击距离达到2400千米,并能携带9000公斤的炸弹。当时轴心国的多数战斗机都不能达到此高度和速度。“这种轰炸机在当时是全世界距离最远最大的,加之其载弹量大,本来就有很强的自卫能力,甚至可以不需要战斗机的掩护单独作战。”戈叔亚表示,“当时美国认为打败日本,必须打败日本陆军,于是他们一度想武装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进行决战,然而B—29轰炸机出现后,基本能在全世界飞行,这也很大程度改变了美国对日本作战的一种策略。”
戈叔亚表示,日本曾经打落过两架B—29轰炸机,当时还在日本东京举行过展览;后二战结束后,美国还将B—29轰炸机放在博物馆里,供人们观看:“如果说一种武器能让战争早些结束,除了原子弹就是B—29了。”对于日本快速投降的因素,戈叔亚总结道:“一个是原子弹爆炸,一个是苏联出兵,还有一个就是B—29轰炸机的试用——甚至B—29轰炸机的出现都能够成为第一位的因素,毕竟它前后左右都有大量的重机枪,除了完成轰炸任务,自己都能够打掉几架飞机。”
“千万别小看李梅的这支战略轰炸航空队,在我看来,可能只有李梅这支航空队算是战略的,其他的都只能算得上是区域作战,都是常规战法。”戈叔亚介绍,李梅的队伍是军级单位,在当时一个航空队的飞机可能多达两三千架——甚至可能比全世界90%的国家的军力飞机都要多。“只有这个飞机能够让战争没有前方后方,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遭到轰炸,是一种威慑力量。这是原子弹、导弹产生之前最大的威慑力。”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