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运输成本高、线下体验不足,生鲜电商艰难前行
本报讯(记者 孙思)日前,京东CEO刘强东在博鳌论坛上表示,生鲜电商“拍到家”等将是京东2015年的核心战略和业务。生鲜一时成为各大巨头争夺的下一个目标市场。然而,3月26日中国农业生鲜电商发展论坛一组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全国4000家生鲜电商,7%巨亏,88%略亏,4%持平。
产品运输成本高
中国生鲜电商早在2005年就已出现萌芽,在过去三年进入了爆发增长期,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纷纷入场。
春节前后,淘宝“饮水思源,把丹江口翘嘴鲌鱼领回家”活动中,以渔民的300多万斤鱼需要协助销售为噱头,展开系列营销活动,两小时即销售逾1.6万斤冰鲜鱼。
活动的代价是高额的物流成本。据了解,为了保证出售的翘嘴鲌的新鲜,商家采用冰鲜的保存方式,鲜鱼从水库捕捞上来后,只用冰袋实施制冷保存,然后通过冷链运输到北京、上海总仓,再由航空配送全国,从总仓发货到收货不超过48小时,然而顺丰48小时不能到达的区域除外。
但并不是所有生鲜电商都和阿里巴巴一样有钱烧。生鲜产品需要从仓库到用户的全程冷链运输,而目前冷链运输成本、仓储费用高、区域分销冷藏点建设难度大,推高了生鲜产品冷藏冷冻成本。此外,打通“最后一公里”对生鲜电商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线下体验感低
除了运输成本过高,生鲜电商的另一个痛点是消费者线下体验薄弱,用户参与度低。目前,生鲜电商将资源集中于打造良好的线上购买、浏览体验,对线下体验店关注度不高,线上线下联合营销的能力还未形成。
家乐福华中地区CTR经理蔡坤透露,今年,家乐福计划在成都、武汉、北京、天津新开3家配送中心,2016年底前再在东北大区和华南大区新开设2家配送中心。而这一措施能够确保生鲜得到快速配送,同时还将尝试将生鲜引入easy家乐福。
“我年纪大,不会玩什么淘宝,买鱼买虾都习惯在看得见的地方,自己挑选活蹦乱跳的,万一在网上买个不新鲜的那就亏大了,”53岁的李大婶告诉记者,她经常去位于汉口发展大道的华南水产海鲜批发市场或大超市购买生鲜。
为了弥补线上不足,各大超市也都加强了对生鲜市场的投入。武汉苏宁副总经理熊伟介绍,生鲜市场将是苏宁的重点投入方向。
下一个房地产业?
目前国内生鲜电商已达4000家,但由于生鲜电商对供应链和物流的高要求,仅有1%盈利。不过,长远来看,生鲜电商利润空间非常大。
“三农的全面触网很可能是下一个房地产。”清农电商创始人陈百方说。行业数据显示,在生鲜电商行业中,海鲜产品毛利在50%以上,普通水果20%,冻肉20%到30%。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绝大多数生鲜电商都不赚钱。数据显示,全国4000家生鲜电商中,只有1%实现了盈利,7%巨亏,88%略亏,4%持平。商派人士认为:“生鲜电商行业带有电商起步期的鲜明特点,多数仍处在投入期。”
刘强东表示,生鲜业务在内部已经酝酿了两年多时间,接下来将加快跟传统线下超市卖场的合作。
电商专家鲁振旺指出,目前生鲜市场处于一个加油站的形式,是电商的重要发展方向,但目前大面积的亏损也是事实,因为生鲜电商独立平台较多,这类电商平台的亏损率非常高。“物流的原因最为明显,生鲜电商15%的费用花在宣传推广上,20%的成本花在了物流上。”他认为,O2O的模式是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但目前这种方式并不成熟。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