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温商抢得中国民营银行开业“头彩”

温商抢得中国民营银行开业“头彩”

2015-04-05 23:22:0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温州民商银行正式开门营业,股东全是温州本土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

□本报记者 孙思

经历8个月的筹备之后,首家扎根温州本土的民营银行——温州民商银行——于上月26日正式营业。其13家股东全是温州本土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根据浙江银监局的批复,正泰集团公司董事长南存辉出任民商行董事长,这是中国民营企业主首次出任民营银行的董事长。

“温州民商银行承载着温州民营企业30年的金融梦想,也见证了温州金融改革的成果。”南存辉表示。

温州民商银行正式营业,除了发放第一笔小微企业的纯信用贷款30万元之外,还与温州市龙湾区(高新园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意向授信10亿元,用于高新园区孵化园、创业园以及高新园区内小微企业的创业和创新。

据了解,去年公布的首批五家民营银行试点中,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上海华瑞银行目前均已进入试营业阶段;天津金城银行和阿里网商银行均已完成筹备工作,等待开业批复。温州民商银行开门营业,是全国首批五家民营银行试点中,第一家正式对外营业的银行。

筹建波折

温州民商银行是2014年7月银监会首批批准筹建的民营银行之一。其股东总数为13家,注册资金20亿元,股东全是温州本土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

正泰集团和华峰氨纶为主发起人,分别持股29%、20%。森马集团、奥康鞋业、浙江力天房地产、浙江富通科技集团等4家公司均以自有资金出资1.98亿元,各占总股本的9.9%;浙江电器开关有限公司出资6400万元,占总股本的3.2%;温州宏丰电工合金股份有限公司出资5000万元,占总股本的2.5%;常安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东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长城减速机有限公司、温州市三和机械有限公司以及浙江中安金属件制造有限公司共同持有5.7%股份。

据了解,温州民商银行的筹建并不顺利。去年3月,银监会披露温州民商银行试点方案,原方案中,正泰持股20%,华峰、森马、奥康、红蜻蜓和报喜鸟各持10%,剩余30%由温州各县(市、区)10余家优秀民企持有。不过去年8月,森马、奥康、红蜻蜓和报喜鸟却相继传出欲退出。

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解释,相关法规对上市公司筹建民营银行有约束,一些股东在“上市”和“办银行”间选择了前者,如正准备上市的红蜻蜓、欲拓展新疆天然气市场的金卡科技都是因此而退出的。

“一些已参与一家商业银行又参股村镇银行或小额贷款公司的企业,出于风险控制考量等选择退场。”张震宇认为。也有退出企业的有关人士透露,退出主要原因是规避风险。

不过,在最终公布的13家股东名单中,浙江奥康鞋业公司、森马服装公司均赫然在列。

温州银监局称,政府设置“入行”的门槛很高,现有参股的企业实力、品牌、信用等综合指标均经银监部门与政府严格考察筛选“敲定”。

自我救赎

温州民商银行落户在中国银行业风险极高的地区。

去年5月30日,中国银监会发布2013年监管年报。年报显示,201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增加,浙江地区商业银行不良率高居榜首,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分别达到1035.7亿元、1.98%。

这一态势延续到了2014年。浙江银监局近日表示,2014年浙江全省银行业不良贷款延续“双升”态势。截至2014年12月末,不良贷款余额1397亿元,不良贷款率1.96%。

浙江银监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在担保链、民间借贷等关联性因素扩散放大效应的作用下,导致银行业资产质量出现波动。正因如此,才更需要民营银行的出现。

“温州市金融办报告称,温州民资高达8000多亿元,且每年以14%的增长速度递增。与此同时,温州大量的民营中小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正泰集团副总裁徐志武说,民营银行的组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探索缓解温州实体经济“民间资金多、投资难,中小企业多、融资难”的“两多两难”问题的途径。

令市场欣慰的是,尽管是全国范围内的“不良重灾区”,温州金融业本身却一直在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整。温州官方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末,温州不良贷款余额为300.1亿元,不良率为4.08%,比2013年初分别下降20亿元、0.4个百分点。

在温州民商银行正式开门营业的同一天,温州市金融改革领导小组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意见》,即“温州金改新12条”,这标志着温州金改开始更接“地气”,向更新领域、更深层次拓展。

在市场向好及政策利好的双重护驾之下,温州首家民营银行的后续表现十分值得期待。“政府扮演好了‘守夜人’,通过市场来规范和疏导温州金融业的发展,在对企业发展有利的方向给予政策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健康地进入金融业变得畅通便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告诉记者。

上市公司护航

温州民商银行的不少股东是上市公司,是温州民企中的“尖子生”。

其中,华峰氨纶、奥康鞋业、温州宏丰为上市企业,正泰集团及森马集团旗下有公司是上市企业。“我们13家股东都有蛮好的基础,从供方到销售,产业链的资源很丰富,十几家加起来应该有一两千亿元的规模,仅正泰一家产业链上的资金规模就有四五百亿。所以,今后可以做产业链金融这块的业务,相信会做得很好。”南存辉说。

南存辉称,根据温州经济特点,民商银行以产业链金融等为特色,专做“两小”群体(中小微企业和小区居民)的综合金融服务商。

徐志武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温州民商行对本地情况比较熟悉,信息成本低,对银行来说征信成本也相对较低,这样能够对温州中小微实体企业起到一个比较好的促进作用,能够与中小微企业客户群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又有助于预防和解决贷款的逆向选择风险。”

“民营银行道路会越走越宽。”上述专家告诉记者,温州具有发展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成熟条件。温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先发地区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小商品业和社会服务业创造了“温州模式”。他认为,在“温州模式”下,积累了大量的民间财富,这为民间金融市场这个“蓄水池”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存量。

温商银行梦

除温州民商银行外,首批5家试点的民营银行中,还有2家银行的股东里出现了温商的身影。其中,由在上海的温籍企业——均瑶(集团)和从温州走出去的上海美特斯邦威共同主发起的上海华瑞银行,已于今年2月开始试营业;而由天津华北集团和天津的温企——麦购集团作为主发起人之一的天津金城银行,也于今年2月召开了创立大会暨首次股东大会。

温商以如此大比例参与中国首批民营银行的筹建,被外界普遍解读为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温商始终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是一脉相承的。

温商的银行梦,其实早已萌芽。

公开资料显示,1984年新中国第一家私人钱庄——“方兴钱庄”在温州市苍南县钱库镇创办,其创始人方培林“一直在成为银行家的路上奔走”。

2012年3月28日,温州成为首个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激发了温州商人的银行梦。当年5月,石家庄温州商会牵头,联合北京、沈阳、广州、南京、厦门、深圳、义乌,以及迪拜、日本、德国、希腊等11个实力强大的温州商会共同参与,拟抱团融资50亿元,借温州金融改革的契机,成立“温州现代商业控股银行”(简称“温商银行”)。最多的时候,温州有20多个团队在申办民营银行。温州民商银行的开业,终于圆了温州人30余年的银行梦。

◎链接

温州民商行成立大事记

第一步

准备方案。2013年10月23日,浙江省副省长朱从玖在“温州金融改革”通气会上透露,温州制定了民资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的详细方案,已经上报相关部门。

第二步

进入试点。2014年3月11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民营资本共同参与发起首批5家民营银行,将在天津、上海、浙江和广东四个省市开展试点。

第三步

开始筹建。2014年7月25日,银监会发出《关于筹建温州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筹建温州民商银行,正泰集团和浙江华峰氨纶公司为主发起人。

第四步

正式创立。2015年1月19日,温州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明确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亿元,发起时均为法人股,不设自然人股,共13个股东。

第五步

获准开业。2015年3月20日,浙江银监局发出《关于温州民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批准温州民商银行开业,并核准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

第六步

对外营业。2015年3月26日,举行开业仪式,获颁金融许可证,向温州龙湾区(高新区)授信10亿元,为一家小微企业发放一笔30万元的信用贷款。

温州民商行股权构成

其股东总数为13家,注册资金20亿元。

主发起人

正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9%

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为,持股20%

浙江奥康鞋业公司、森马服装公司、浙江力天房开公司、浙江富通科技公司等4家均持股9.9%

浙江电器开关公司持股3.2%

温州宏丰电工公司持股2.5%

常安集团有限公司、浙江东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长城减速机有限公司、温州市三和机械有限公司以及浙江中安金属件制造有限公司,共同持股5.7%

东方IC图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