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整饬旅游乱象要发挥市场作用

整饬旅游乱象要发挥市场作用

2015-04-05 23:22:0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燕农 高校教师,专栏作者

日前,国家旅游局发布通报,从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一季度末的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中,全国有44家A级旅游景区被摘牌,1家5A级旅游景区被严重警告,9家5A级旅游景区被警告;有11家旅行社被吊销经营许可证,34家旅行社受到责令停业整顿处罚。对此,网友纷纷点赞,表示“干得漂亮”。

之所以称这种专项整治“干得漂亮”,大抵缘于两个方面。一者,在年初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今年将对旅游市场秩序问题实行一票否决,对市场秩序差的A级旅游景区要摘牌。此言没有光打雷不下雨,而是言必行、行必果,体现了行政公信。二者,专项整治所针对的“欺行霸市、垄断市场、非法经营、欺客宰客、强迫消费”等行为,某种程度上已让旅游消费者忍无可忍。

然而,所谓“专项整治”毕竟是临时举措,专项整治过后,旅游乱象会不会卷土重来?缘此,舆论呼吁在重拳整治的同时,要构建长效监管机制。但问题在于,旅游业是各地的经济增长点,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辖区内重点景区“情同手足”,甚至身份互换,靠其依法严格监管多不现实。而单靠国家旅游局监管星罗棋布的旅游景区,显然又鞭长莫及和力所不逮。所以,理论上需要摘牌处罚与挂牌监管综合施力,但如何布局令人迷茫。

举例而言,《旅游法》规定,景区接待旅游者不得超过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景区应当公布景区主管部门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制定和实施旅游者流量控制方案,并可以采取门票预约等方式,对景区接待旅游者的数量进行控制。但通观各地景区,在旅游黄金周又有哪个严格履行了法定的限客责任与义务?相反却是屡屡爆棚,甚至大量游客滞留景区。仅从这点来看,几乎没有几个热门景区不需要整顿处罚。

进一步讲,正如新华社评论文章指出的,各个旅游景区之所以对旅游市场的无序现象熟视无睹,皆因为一些乱象对旅游景区本身的经济利益并无直接伤害,反而带来了客流和收益,这种既得利益令本就管理意愿不强的景区方,更加不愿意作为。那么,警告甚至摘牌之后,会否影响景区客流与收益呢?答案是“未必”。目前国人旅游需求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国内旅游市场的供给,而统一的休假制度安排,往往在旅游季节假日让各景区人满为患,“饥不择食”之下有几人去管景区是否已被摘牌降级?

包括此次专项整治重点打击的欺行霸市、垄断市场、非法经营、欺客宰客、强迫消费等顽疾,景区之所以有恃无恐,根本原因在于其不惮于因此而影响客流。

所以,长效规制旅游市场秩序,必须给消费者以选择权和可选择的空间,通过游客用脚投票来倒逼景区服务升级,也就是三中全会提出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这,有一个必要前提,即落实并普及带薪休假制度。当消费者可以自行规划出游档期,从容选择稍远一些的A景区或者B景区,而非限于统一假期只能选择C景区或者D景区,景区客流多寡成为真正的市场选择的结果,就不会有景区不在乎自身的服务质量与声誉。

只有从容而个性化的旅游安排,才能选择出一个逐渐规范的旅游市场;相反,带有计划经济色彩的统一休假制度,只能惯出不愁客流的景区一身毛病,然后在反复的行政监管规范中时轻时重。

漫画/李宏宇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