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张恒
《Vista看天下》杂志主笔,资深评论人。
涨还是不涨?这是个问题。
在楼市低迷了一年左右,为楼市松绑的政策就出台了。3月30日那天,中国人民银行、住建部、银监会、财政部、国税局同时出手。前三家部委发通知,将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下调至四成,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房首付最低降至二成;后两家部委则将普通住房营业税免征期由五年改为二年。
这让许多人看到了2008年政府救市的影子,那一年,政府规定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五改二”,首套房和二套房最低首付款比例下调至20%。随后,信贷、税收等利好也相继出台,最终刺激了房地产市场迅速转向,当年销售面积同比增幅超过50%,销售额同比增长83%。于是,对比之下,上一周,地产商和投资房产的人们,自然一片乐观;买不起房的人们,则哀嚎连连。
只是,媒体的评论员们并不相信这次是为救市而来。《人民日报》刊登文章称,“及时调整限制性政策,防止楼市过快下行引发经济震荡,也是符合市场规律、满足民生需求的谋定后动、顺势而为。”论者陆娅楠在最后写道:“现在看来,楼市新政强调的是让市场回归正常化。”
原来,此前的楼市表现,并非正常化。在《南方周末》看来,目前楼市的一大不正常之处在于供需失衡:“当前楼市供求比达到1.3∶1,而2009年供求比才1.1∶1,当前供大于求的情况明显严重”。论者冯海宁显然也认同这种判断,在投书《中国青年报》的评论中写道:目前许多城市住房库存较大,成为房地产的一个掣肘,“楼市需要‘稳消费’以消化库存,而不是‘稳房价’。”
倒是《北京青年报》的评论很坦率,作者齐岳认为,这套组合拳,就是为了救市,不止是救楼市,也是救与楼市相关的钢铁、水泥、建筑机械等领域:“如果任由投机力量把房价往下推,那么过剩产能将更加过剩,家居需求疲弱乏力,地方政府可能还不起债,最后会把中央政府往‘四万亿’的老路上逼。这可是关乎改革全局的大事。”
任何政策对市场产生反应,都需要一段时间,房价是否会恢复上涨,还很难说。倒是一些地方官员,实在等不及了。救市政策出台前,广州市长陈建华到香港创兴银行总部调研时,发声力挺广州楼市:广州房价还只有北京、上海的一半,另一半就是我们的空间,我们有这个信心。
信心比黄金还重要。上一周,莆田系民营医院就信心坚定地对百度发起了猛攻。网上有消息称,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发出通知,号召全体乡亲停止对百度的有偿网络推广活动,报复百度整治违规医院的行动。莆田市委书记曾满是信心地对外声称,莆田医院对百度广告的贡献率超过四成。而这一次双方对决,确实让投资者心有疑虑,百度股价接连下跌。
无论之前双方合作情况如何,百度此次清理违法违规医院广告的行为,确实师出有名,莆田系报复百度的行为,显然会错了市场环境的意:即便百度不整治,消费者和监管部门也迟早会有所反应。对他们来说,这本应是一个转型的机会。如《新京报》评论所言,“对莆田系来说,不管起步有多低,也不管投入了多少广告收入,甚至有多少原罪,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应该迅速转型,从技术、质量、声誉、品牌等方面下工夫,而不是继续做低端扩张,甚至不惜做虚假广告、虚假推广。”
医院是救命的,只看到短期效益、不考虑患者的做法行不通。就在莆田医院和百度厮杀之际,重庆的医院则在医改问题上纠结。3月底,《重庆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2014年)》实施,对六大类7886项医疗服务项目进行了价格调整。但在6天后,此举就引发数百名尿毒症患者及家属集体抗议,因为透析费用的增长,让他们不堪负重。结果,重庆市卫计委不得不再发通知,要求医疗机构继续沿用原标准收取透析费,已按新标准收取的费用予以退还。
风波背后,也是当前许多民生领域改革的缩影。无论是医疗、铁路部门,抑或是水电气等方面,涨价成了改革的排头兵。在市场化的大旗下,这些领域的公共属性被忽视了。4月1日,中央深改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为医改定下的基调,实在值得民生领域改革的具体操作者们谨记:“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以后请别一提改革,就忙着涨价了。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