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记者 刘迅 发自咸宁
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的演讲中指出,“万里茶道”是连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去年6月,在俄罗斯举行的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和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领导人座谈会上,国务委员杨洁篪赠送了由羊楼洞茶业独家监制的国礼——万里茶道·青砖茶。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指引下,咸宁市提出打造百亿茶产业战略。咸宁市特产局副局长潘国雄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计划建6万亩茶园,茶园总面积将发展到40万亩,茶产业系列总产值50亿元。11月,国务院批准举办的国际茶业大会将在赤壁举办,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报名参加。咸宁誓用百亿茶产业,重振茶乡雄风。
咸宁今年茶园将达40万亩
4月9日,长江商报记者多番联系后,终于在咸安区汀泗桥镇黄荆塘村的剑春茶基地见到咸宁市特产局副局长潘国雄。
现在正值春茶采摘,他每天和局里工作人员一起跑茶厂、茶园,指导茶叶生产。“剑春茶基地的剑春茶今年投产,政府各方政策扶持,希望重振咸宁剑春茶的名号。”潘国雄说,该基地一期4000多亩茶园,吸纳当地300多户农民加入合作社,也是目前唯一在做“剑春”茶叶的合作社。
剑春茶基地老总万正洪说,品质区的茶树品种优良,比如黄金芽,氨基酸含量比一般茶树高4倍;而特色区产的茶,普通消费群体都能消费得起,目标是把剑春茶做成咸宁茶叶的龙头老大,努力跻身湖北茶叶一线品牌。
潘国雄说,去年咸宁提出打造百亿茶产业,该市茶产业发展快速升温,茶园基地重新焕发生机,仅在茶园面积上就有突飞猛进。咸宁从2011年底的19.29万亩,2014年底增到32.73万亩,增幅达到69.67%。其中,2014年一年,咸宁新建茶园面积超过7万亩,累计投资超过2亿元。到2014年底,咸宁全市茶叶产量3.62万吨,实现总产值10.2亿元。咸宁茶产业综合产值已达到41.3亿元。赤壁作为“中国青(米)砖之乡”,茶园面积12万多亩,占咸宁茶园面积的1/3。
今年,咸宁茶园总面积将发展到40万亩,赤壁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茶叶发展局,对全产业链条进行规划、指导,并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7500万元,通过政策扶持茶产业发展。同时,规划总面积10万亩的“中国赤壁砖茶现代产业科技示范园”,已累计投资12.5万元,集茶业种植、加工、科研、旅游一体,项目竣工后,年综合产值将突破50亿元。
此外,目前咸宁新建咸安区汀泗川玉、双溪桥镇陈祠村、汀泗桥镇黄荆塘村等一批良种化、专业化标准基地,涌现出赤壁市赵李桥、新店、茶庵、神山,通城县沙堆镇,崇阳县青山镇、路口镇,通山县杨芳林乡等一批重点产茶乡镇。
重新振作的咸宁茶产业,正让世界刮目相看。潘国雄介绍,第四届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咸宁8家茶叶龙头企业参与,累计签约金额达3450万元。第七届中国武汉茶业博览会,15家茶企组成“咸宁方阵”,累计签约金额达9500万元。在赤壁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有机农产品展销会暨中国青(米)砖茶交易会上,展会签约额超过10亿元。
去年11月,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入选第二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咸宁市边销茶市场目前在1万吨左右,还有很大空间。
茶产业瞄准100亿元产值
去年,咸宁提出打造百亿茶产业的目标,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茶产业发展的意见”,设立专项基金扶持茶产业发展,充分利用茶产业优势,借助“万里茶道”,建立辐射中西亚和东欧市场的茶叶销售网络,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
咸宁历时4个月,编制完成咸宁茶产业发展规划。去年11月,该规划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杨亚军、教育部茶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刘仲华等7位著名专家学者一致通过。
咸宁市特产局生产科工作人员说,该发展规划以3年一周期,从2014年至2020年分为两个阶段目标。这样的茶产业规划,在咸宁还是头一次。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咸宁计划第一阶段目标定为2014年至2017年。3年规划中,力争咸宁茶园总面积达到50.9万亩,茶叶产量达5万吨,实现系列总产值50亿元以上。建设无性系良繁基地2100亩,新发展标准化良种茶园面积25.5万亩,低产茶园改造面积10.5万亩。
到2020年,新发展茶园总面积达到27万亩(2018年完成1.5万亩),低产茶园改造面积达15万亩,茶园总面积达到52.4万亩,大部分新建茶园按期正常投产,茶叶产量达到9万吨。实现系列总产值100亿元以上。
其中,青(米)砖茶仍是“拳头产品”,产业链50亿元以上;绿茶、红茶产业链分别以32亿元、7亿元位居其后。潘国雄说,规划提出完善初加工、深加工体系。到2020年,通过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实现深加工产值10亿元的目标。
赤壁茶产业发展局副局长程春安说,目前,赤壁有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8件,“羊楼洞砖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计划到2020年实现年产砖茶5万吨,产值15亿元的目标。
绿茶加工则是改造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名优茶加工厂,淘汰小作坊加工厂,促进绿茶加工向清洁化、规模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以崇阳为重点,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利用安吉白茶、黄金芽两个特色茶树品种,打造崇阳特种绿茶加工区。
在茶产业打造茶主食、茶菜、茶零食、茶饮料、茶功能性食品、茶日用品、茶保健品等深加工体系,包括速溶茶、茶饲料、茶肥料等新产品开发等。2016年,建立省市县级网络营销点10-15个,到2020年数量翻一番,建立和完善茶叶及相关产品市场网络营销体系,建立茶叶生产与贸易的质量监控信息化平台。
“黑茶风”带动青砖茶收藏热
以赤壁青砖茶为代表的咸宁茶品牌,如何顶住市场压力,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据一席之地?
“虽然青砖茶在北方颇受欢迎,但在湖北却没有受到青睐,反倒在广东等地流行。”赵李桥砖茶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代表甘多平说,现在国内茶叶的消费热点正在转移,以铁观音为代表的乌龙茶热、以金骏眉为代表的红茶热、以普洱茶为代表的普洱热,正在转向黑茶热。这一趋势,为咸宁的青砖茶带来发展机遇。
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对老青茶的保健功能元素进行了分析,在其科研成果中可看到,现代手段证实砖茶里含有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有机酸等150多种成分。刘仲华说,实验证明,青砖茶有降血脂、降血糖、降尿酸、抵御和修复酒精性肝损伤、调理肠胃、抗辐射等保健功效。
如何把青砖茶铸成一张大名片?赤壁长阳昌生茶业公司总经理李银亮建议,政府应扶一把、送一程,将之形成公共品牌,恢复湖北在青砖茶上的话语权。“赤壁青砖茶厂众多,但要抱团发展,一起将赤壁印有‘川’字的青砖茶作为一个共有品牌打向市场。”程春安说,有了名气,才有出路。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今年咸宁砖茶市场一片火爆,产品价格增加明显,一块砖茶(1.7公斤)价格上浮4成以上,年份越久越值钱。贵的甚至高达几十万元。
羊楼洞茶厂制茶老专家游炼欣透露,今年3月,上海一家银行与该公司联系并签订协议,定制1万片黑茶,作为收藏品限量发行,预计每年有20%的升值空间。为了打开市场,赵李桥茶厂在产品上动心思,在原有“川”字砖茶的基础上,研发了巧克力状的产品、沱茶、袋装冲泡茶等,满足多样的市场化需求。3年内,该厂还将购进色谱、光谱等高端仪器,建成黑茶检测中心,实现农药残留自检,并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
不仅赤壁,通城的双狮茶业也在今年获得食品出口企业资质,实现直接出口,也成为咸宁规模最大的大宗红绿茶出口加工企业。今年下半年,第六届世界茶业大会将在湖北赤壁召开。这是国内唯一经商务部呈报,外交部审核,国务院批准举办的最高规格国际茶业盛会。目前,已有40多个国家报名参加。
(洪华敏、余新华、李维伟对此文亦有贡献)
赤壁赵李桥茶厂,仓库里大量的茶叶堆积在一起发酵。
赤壁羊楼洞茶厂的工作人员正在制作成罐子形状的异型茶砖。
赤壁羊楼洞茶厂里制作好的茶砖正在进行烘干。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