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郑渝川
新华网近日发表述评报道,援引来自媒体的不完全统计称,2003年8月底至2014年4月初被各级官方认定为自杀的官员有112人。报道认为,作为一种高发的现代心理疾患,抑郁症在工作压力更大、人际更为复杂的公务员系统中,可能更为突出,建议在机关内部建立科学的心理咨询和测试体系,加强对公务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舆论生态。
2003-2014年的11年间,全国有112名官员选择自杀。这个数据显然并不完整,但即便将数据进行部分上调,除以这期间财政供养的公职人员总人数,再除以11年这个年度基数,得出的自杀率会大大低于社会自杀率--《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2》显示,2011年城市和农村自杀率分别下降为5.28/10万和9.28/10万。事实上,因为心理疾患等因素,最可能选择自杀的群体出自农村。
也即说,“作为一种高发的现代心理疾患,抑郁症在工作压力更大、人际更为复杂的公务员系统中,可能更为突出”,本身是很难成立的一个推论。什么职业、什么年龄,没有心理压力,可能绝缘于心理疾病、精神疾患呢?公职人员群体因为种种因素,陷入较大压力,并因此滑入亚健康状态,这个问题确需引起重视,但无需进行夸大,为之单独提供某种咨询和测试机制,也毫无必要专门提出要改善舆论生态。公职人员没那么娇贵跟脆弱,况且这个群体接受舆论监督和批评完全应当。
应该做的,是将抑郁症在内的主要心理疾病、精神疾患的应对治疗纳入公共卫生方案,面向全社会开展普及宣传和教育。如果将公职人员单独提出来,说成是心理疾病、精神疾患的主要受害对象,既与基本事实相悖,还将起到恶化公职人员舆论生态的反作用。
已故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研究专家托尼·朱特在遗作《沉疴遍地》一书中指出,当代社会存在远超以往任何一个时期的收入、财富、教育和生活等机会不平等,代际流动几乎彻底崩溃,“绝大多数人的经济弱势,意味着健康欠佳、失去教育机会,和越来越严重的众所周知的抑郁症的症候:酗酒、肥胖症、赌博和未成年人犯罪……焦虑和压力,更何况疾病和早逝,经常接踵而至”……”这些是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精神疾患高发的根源。
要从根本上减少托尼·朱特说到的“遍地沉疴”,恰恰需要公职人员本着使命感和责任心,积极履行本职,推动经济和社会问题获得公平公正的解决,让更多人摆脱抑郁——在此过程中,相信勉力为之的官员会走出抑郁情绪。从伊壁鸠鲁到罗素,很多哲人都说过,追求至善,寻求意义,才可能让人获得幸福。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