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一周热点
【编者按】刚刚过去的小长假,最热莫过于各地旅游景点。在此集纳几则新闻,希望借此引起人们思考。尽管政府部门大力倡导文明出游,但仍需每位游客身体力行。此外,导游行业同样需要规范和监督。
不满购物消费过低导游辱骂游客被查
5月1日,有游客发布视频显示,在云南旅游过程中,一名导游因部分游客消费金额低或有的游客没有消费,向游客大发怒火。视频中,一名导游直言不满自己所带团游客购物消费过低,甚至使用侮辱性的语言攻击游客。这段视频持续4分43秒,女导游称,“我付出了四天的时间,有父母、孩子,如果大家(游客)不消费,对得起你们的良心吗?”
对此,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执法总队负责人刘昆峰表示,该事并非发生在“五一”假期,在“五一”假期前夕旅游执法部门就已有所了解并立案调查。目前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执法总队已联合西双版纳和昆明两地的旅游执法部门加快事件调查。
据国家旅游局消息,国家旅游局高度重视此事,已责成云南省旅游委尽快查明事实,对损害游客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辱骂游客
公众场合禁止抠鼻
导游可举报?假的!
再来看一则跟旅游相关的新闻,依旧跟导游相关。
近日,一则题为《中国旅游新规:公众场合禁止抠鼻,导游可举报》的新闻引发关注。记者从《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起草单位中青旅了解到,规范中并无“公众场合禁止抠鼻”内容。中青旅相关负责人表示,4月29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行业标准《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不存在“不准在公众场合抠鼻子”内容或与之相近的表述。
关于“导游举报”,《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的原文表述是“对旅游过程中严重违背社会公德、违反法律规范,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旅游者,导游领队人员应将相关情况向旅行社进行汇报,并通过旅行社将该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向旅游管理部门报告,经旅游管理部门核实后,纳入旅游者不文明旅游记录。”而不是某些媒体断章取义报道的“抠鼻子可被导游举报”。
中青旅社会责任总监葛磊表示,《导游领队引导文明旅游规范》编制的目的,是为导游领队提供一个旨在提升文明旅游引导水平的可操作的规范性文件。
禁止抠鼻
“五一”小长假期间,饱受诟病的游客不文明行为,再次引发网友声讨。这次中招的是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前出师表》石刻,被一名游客恶意刻字“路培国一游”,并刻明时间,显示为2015年4月30日。
5月2日上午,网友“RIKASHIN可心”通过微博上传5张图片,曝光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从图片可以看出,“路培国一游”字样分别于2012年10月1日、2015年4月30日出现在武侯祠博物馆的石碑、石兽和石刻上。
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石刻上的刻字,是巡游的护馆队员最近发现的新鲜印记,馆方立即安排有关部门着手调查,同时已对石刻做了一次修复。
作家马伯庸看到消息后在微博上称,“看着心疼!”
(综合新华社、京华时报、华西都市报)
武侯祠石碑遭划
路培国是谁?
恶意刻字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