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部分上市国企高管薪酬下滑50%,有人“突然涨薪”近5倍
中央纪委网站近日公布了一批央企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其中,中国石化、神华集团、中国南方航空各自在履职待遇、薪酬用工管理、职务消费超标方面存在问题,中国联通被反映“奢靡之风比较突出”。
针对社会关注的“限薪令”,多家大型央企在巡视整改通报中回应,即将启动新一轮薪酬改革。有分析认为,随着一系列配套办法近期提交审议,国企收入分配改革有望全面提速。
记者调查发现,“限薪令”下,2014年部分上市国企高管薪酬降低,降幅最大超过50%,但仍有高管薪酬不降反升,职务消费不公开,“突击涨薪”现象仍存在。
有地方国企董事长薪酬“腰斩”
从今年1月1日起,《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正式实施。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近日表示,由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起草的配套办法,和由各个薪酬审核部门制定的改革实施办法都已经完成,将在近期提交审议。
李忠指出,改革的重点是规范组织任命的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分配,对不合理的偏高、过高收入进行调整。
部分省份已实施国企薪酬改革。记者统计A股近千家有国资背景的上市公司2014年年报发现,地方国企高管薪酬总额均有一定降幅。
例如,按照广东省发布的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广东省属企业负责人薪酬预计将下降20%,相关企业负责人2014年的业绩考核与薪酬兑付也将参照该方案精神操作落实。记者调查统计,14家广东省属上市公司中,粤电力A、白云机场等8家上市公司总经理2014年薪酬同比下降。其中,高管薪酬降幅最大的是广东省国资委控股的宏大爆破,其董事长暨总经理的薪酬从2013年的110.74万元,降至2014年底的55.05万元,降幅超过了50%。
部分金融类国企薪酬“逆业绩上涨”
有会计专家表示,尽管部分国企高管薪酬下滑,但仅从已公布薪酬的央企上市公司来看,还没有一家明确列出董事、监事、高管等人员的职务消费金额,意味着薪酬公开监督远未实现“全口径”。“由于没有纳入职务消费等福利待遇,一些企业已披露的高管薪酬并不是全口径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
一些国企员工也反映,现实中对“降低高管薪酬,减少上下收入差距”感受还不明显。事实上,仍有高管对薪酬改革认识不到位,甚至采取了一些变通手段。
部分金融类国企薪酬“逆业绩上涨”。年报显示,国有四大行2014年利润增速近年来首度降至个位数。但据统计,加上各类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的单位缴费项目,高管薪酬仍普遍达百万元以上。
个别地方国企高管薪酬成倍上涨。以总部位于湖南长沙的一家地方国企为例,2013年年报披露其董事长、总经理年薪分别为18.51万元和34.58万元,这一数字在2014年分别涨至87.34万元和72.95万元,涨幅分别达2至5倍。
专家说法
地方垄断性国企应成
“限薪令”落实重点
专家表示,除了薪酬公示仍有待“全口径”披露职务消费水平,一些非上市的地方垄断性金融、能源国企应成为“限薪令”的落实重点。财政部近年来曾多次通报,郑州、呼和浩特等地城市商业银行薪酬管理违反规定。有业内人士透露,有些地方城商行、农商行高管薪酬、职务消费远远超过四大行和股份制银行。
此外,随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一些国企已经或正实施股权激励计划,这表明国企高管除了货币性收入之外,未来还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专家建议,在这种背景下,更需要对组织部门任命的国企负责人试点收入公示,接受公众对其经营绩效和薪酬的监督。
“竞争性强的国企经营状况和高管密切相关,应和垄断性央企区分开,薪资要市场化,还可通过和国际上同类型企业对比设定比较合理的薪酬制度。”许光建说。(新华社)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