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中国首派仪仗方队参加红场阅兵

中国首派仪仗方队参加红场阅兵

2015-05-11 03:18:5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习近平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

当地时间5月9日,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来自世界约20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庆典,同俄罗斯人民一道庆祝这个光辉的节日。

5月的莫斯科,草木葱茏,旌旗猎猎,古老的红场庄严肃穆。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来到克里姆林宫,同在那里迎候的俄罗斯总统普京亲切握手。随后,习近平夫妇在普京总统陪同下,同出席庆典的其他贵宾步行前往红场,登上检阅台就座,出席红场阅兵仪式。

10时整,随着克里姆林宫钟声敲响,庆典开始。军乐队奏响《神圣的战争》乐曲,仪仗队护卫俄罗斯国旗入场。

普京总统发表致辞。他表示,卫国战争的胜利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将欧洲人民从希特勒法西斯统治下解放出来。在这个神圣的纪念日,我们缅怀并肩战胜黑暗势力的先辈。普京在致辞中指出,中国作为亚洲反抗军国主义的主战场,付出了千百万生命的代价。历史警惕未来,我们今天纪念这个节日,就是要在平等安全、非结盟的基础上建立和平安宁的未来。

随后,军乐队奏俄罗斯国歌,红场上礼炮齐鸣,盛大的阅兵式开始。由15000余名军人组成的受阅方阵迈着整齐威武的正步,精神抖擞地从红场走过。在阅兵式“历史”部分,俄罗斯陆、海、空三军方队官兵身着卫国战争时期的军装,手持当年的军旗,把人们的思绪拉回烽火连天的岁月。在阅兵式“现代”部分,俄罗斯各军兵种方队、现代武器装备方队气势恢弘地通过检阅台,展现当代俄罗斯武装力量风采。轰鸣的战机飞越红场上空,《胜利日》的乐曲声震长天。

中国、印度、独联体国家等的方队也参加了阅兵。万众瞩目中,由102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通过红场,这是中国首次派出仪仗方队参加红场阅兵,伴着《喀秋莎》乐曲,他们军容严整,士气高昂,步伐坚定有力,走出了军威,彰显了国威。习近平起身向他们挥手致意。

庆典结束后,习近平夫妇同其他代表团团长夫妇一起从红场来到亚历山大花园,向无名烈士墓献花,并肃立默哀。随后,各代表团团长夫妇集体合影留念。

王沪宁、范长龙、栗战书、杨洁篪等参加上述活动。

5月9日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日。70年前,苏联军民经过浴血奋战,将德国法西斯侵略者赶出家园,并同其他国家军民一道乘胜追击,攻克柏林,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欧洲战场的胜利。(新华社)

◎揭秘

亮相红场的解放军三军仪仗队

5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正式亮相莫斯科红场,参加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

此次代表中国赴俄罗斯参加阅兵的方队有何特点?他们是如何筛选出来的?为什么选择《喀秋莎》作为伴奏曲?为什么参阅方队中没有女仪仗队员的身影?记者将为你逐一揭秘。

优中选优

每天训练10个半小时

据介绍,三军仪仗队于4月初接到上级任务,当月15日开始组建方队。本次方队属于新老搭配组合,其中年纪最小的队员仅18岁,年纪最大的34岁。队员们经历了层层筛选,随后便是艰苦重复的训练。

刘海明说,参与阅兵训练的预备队员共有150多人,分为九个排面进行严格训练。第一排面队员平均身高为1.93米,第九排面平均身高为1.87米。队员们每天训练时间达10个半小时。此次抽调出表现最好的6个排面前往俄罗斯。

在网络热传的预演视频上,中国方阵整齐划一、英武帅气的表现令网友惊呼“帅呆了”,但在光鲜的背后,队员们都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刘海明告诉记者,队员们每天训练时间达10个半小时。正步训练分6个科目:踢腿、摆臂、一步两动、快慢步、一步一动和连贯正步。还需训练托枪、端枪、枪放下、举枪敬礼等。要求脚线、枪线、头线、帽线、手线、步幅线六线笔直。为了训练耐力,队员们在双腿绑上2斤重的沙袋负重训练。由于走路太多,队员们经常将鞋底磨穿,半个月就要重新钉一副鞋掌。

此外,仪仗队还邀请中华礼仪学院的老师对参阅队员们进行指导,包括面部表情的训练、如何微笑等。

首次变阵

“长条”队列适应红场

中国方队在正式阅兵式的表现令观众满怀期待。在俄带队的三军仪仗队大队长李本涛告诉记者,中国方队在正式阅兵式上,会伴着《喀秋莎》的乐曲行进,但不会唱歌。

“《喀秋莎》是俄罗斯的名曲,它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选择这首曲子,是为了表达对反法西斯老战士的尊重和缅怀,也借此向整个卫国战争的老战士致以最高的敬意。”李本涛说。

据介绍,三军仪仗队队员在平时训练时,以每分钟行进110—116步为主。由于《喀秋莎》节奏较快,队员步伐速度需要相应地提高到每分钟120步。临时变更频率增加了难度,但这并不影响中国方队的选择。李本涛表示,平时的严格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队员们很快就适应了新的步伐节奏。

李本涛一直记得靶场的第一次彩排合练。当中国军人用俄语唱起《喀秋莎》,以铿锵演绎柔情,52个俄罗斯阅兵方队齐声喝彩,有人边听边掉泪,有人加入合唱。

未出国门

女仪仗兵称有点遗憾

9日,中国军队正式亮相红场参加阅兵。这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第五次代表中国走出国门,向外界展示中国形象。刘海明表示,参加这次阅兵,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纪念,是对抗战老兵、抗战胜利国军民的尊重。

据介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自1952年组建以来,已累计完成了3800次仪仗司仪任务,其中,仅2014一年,仪仗司仪任务就达222场次。“近年来,仪仗司仪任务日益增多,三军仪仗队走出国门的次数也将不断攀升。”刘海明说,“三军仪仗队展示了我国作为和平大国的国际形象,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没能参加这次阅兵的女仪仗队员们感到遗憾。2014年首次亮相的女仪仗队队员刘颖告诉记者,女队员都非常希望能有机会走出国门,向外国军民展示我军形象,“会有一点遗憾,但我们要服从上级的安排和任务的需要,期待下次能有机会”。

刘海明说,此次参阅方队虽然没有女仪仗队员,但女战士们都已经做好了走出国门的准备,“我们都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女仪仗队员一样会走出国门,展示国家和军队的形象,吸引世界目光。”

(新华社)

当地时间2015年5月9日,参加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大阅兵的中国方阵。东方IC图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