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第九届中博会今日在汉开幕,2.5万名代表确认参会,境外客商占一半
□本报记者 魏凡
在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引领下,第九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下称“中博会”)于5月18日至20日在武汉举办。
本届中博会以“开放合作、转型发展、振兴崛起”为主题,以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投资贸易为主线,以信息交流、展览展示、项目推介、合作洽谈、专题论坛为主要内容,通过经贸合作平台搭建,促进中部地区与国内外市场的全面对接,推进中部地区开放开发和开放型经济的全面发展。
2.5万中外代表共聚中博会
据中博会组委会介绍,目前已确认参会代表有2.5万人,重要嘉宾5628人,其中外宾2871人,内宾2757人,境外客商占51%。
已确定的参展参会的境内外团组574个,其中境外团组192个,主要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新西兰、俄罗斯、坦桑尼亚,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50多个国家或地区。坦桑尼亚副总统将率5个部长参会,法国前总理多米尼克·德维尔潘、匈牙利前总理久尔恰尼·费伦茨、柬埔寨前副总理涅本才等境外政要参会。另有欧盟、老挝、巴基斯坦、东帝汶、缅甸等多位驻华大使参会。此外,澳门特首崔世安、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以及香港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将分别率团参会。还有韩国忠清北道政府、德国萨克森州政府等6个友好省州团组也将参会。
本届中博会参会的企业中不乏世界500强企业、台港澳及国内知名企业,如通用电气、惠普、沃尔玛、家乐福、西门子、阿里巴巴、华润集团、中国重汽、中国铁建等。
今日10时至11时40分,中博会主旨论坛暨开幕式将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会议中心举行,16时30分至17时20分,在武汉东湖宾馆梅岭礼堂将举办以“湖北万亿投资蛋糕,诚邀天下客商共享”为主题的“第九届中博会湖北省投资项目洽谈会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
目前,各地上报的项目近300个,涉及环保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物流、服务业、电子商务、化工、食品、旅游等重点产业领域,省各地正加紧与客商进行对接洽谈。在本次活动当天,湖北省发改委将推出2万亿的湖北省重大项目。截至目前,报名参会的客商已超过400人。
据悉,中博会由商务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广电总局、国家旅游局、中国贸促会、全国工商联、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每年举办一次。
中博会举办八届以来,已成为境内外贸易、投资商全面了解中国中部地区投资政策、获取重点项目信息,开展贸易往来和兴业发展提供了大好机会,同时也为世界各地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大好舞台。
中博会的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货物贸易、投资洽谈、旅游洽谈、旅游推介和高峰论坛等。货物贸易主要是宣传展示中部各省优势产业及名优特产品。投资洽谈主要是开展会前投资促进、展示洽谈、投资推介、项目对接洽谈等。旅游推介主要是各省通过特装布展的形式展示和推介旅游资源,开展推介和洽谈。高峰论坛是围绕“中部崛起”,邀请国内外政要、商界精英、专家学者发表主旨演讲。
六省推介项目各具特色
记者昨日中午在中博会官网上查询到,官网上的投资项目推介已经有49453笔。
山西矿产分布广、种类多、储量丰富,目前已发现的矿种120余种,探明储量的62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有34种。在山西省此次报送的投资项目中,就有多个项目涉及到矿物的回收利用,如阳泉市的钕铁硼废料回收利用提取稀土元素项目、10万吨铝土矿和废渣综合利用项目等。
安徽作为旅游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旅游项目开发在报送项目中占了不小的比重,如马鞍山市当涂县李白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旅游区内拥有李白墓园、明代琉璃瓦窑址、园艺晋墓群、谢公祠、云雾禅林寺等景点,拟吸引投资总金额8.33亿美元;亳州市曹操、华佗故居开发项目,依托亳州丰富的曹魏文化、华佗中医药文化规划设计,融入现代旅游消费理念,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文化体验性,拟吸引投资总金额1亿美元。
江西景德镇陶瓷素以“薄如纸、明如镜、白如玉、声如磬”的独有特色享誉中外。本次中博会,江西省报送的高科技陶瓷项目也令人瞩目,如用于真空开关的陶瓷金属化生产项目、年产600万件纳米远红外粉体日用陶瓷生产线、
用于装甲材料的防弹陶瓷生产等。此外,江西鹰潭市贵溪建有全国最大的铜冶炼厂,作为优势产业,年产10万吨高性能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以及铜板、铜带、铜管等铜产品生产项目占了鹰潭市近半报送项目。
河南在每年调出商品粮50多亿公斤的同时,还有50多亿公斤的粮食制成品供应省外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面粉、面制品和肉制品加工基地。食品工业园、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成为亮点。
作为拥有千金药业、九芝堂、正清制药、紫光古汉等生物制药公司的湖南省,生物制药工业总产值、销售额在全国均名列前茅。本次投资项目中,怀化市、张家界等多地具有大型中药材种植及产业化项目,其中,邵阳市绥宁县中药材综合开发与利用以种植绞股蓝、魔芋、玉竹、天麻、茯苓、金银花等品种为主,拟投资1634万美元;怀化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项目拟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建设100万亩GAP中药材高标准示范基地,栽培茯苓、灵芝等品种30—50个,年产各种地道中药材12万吨,拟吸引投资总金额1.3亿美元。
而作为本届中博会的东道主,湖北省的绿色能源、节能环保项目相当亮眼。其中,大冶市作为全国首批资源转型试点城市,以“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建设美丽大冶”为目标,特设立环保产业专项基金,规划引进先进环保设备制造企业,打造集环保科技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3000亩多元化环保产业园区,项目拟吸引投资总金额16亿美元;鄂州市华中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园区规划总面积5.6平方公里,建立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取得国家级环保产业园区授牌,拟吸引投资总金额2亿美元。此外,咸宁、荆州、孝感等地也规划建设大型绿色能源和环保装备产业园。
聚焦
明日各类高峰论坛开场
今日,中博会还将举办“中部六省投资环境推介和项目专题对接会”(12时至14时,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会议中心四楼江天厅)、“2015中国中部城市共同配送高层论坛”(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境外国家和地区投资说明暨合作项目洽谈会”(15时至16时30分,武汉市洪山宾馆西二楼楚风厅)、“智能交通助推长江经济带发展”(18日下午,武汉洪山宾馆楚律厅)。
明日,各类高峰论坛将集中举行。
19日上午9时至12时,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长江厅将举办备受瞩目的“2015市长与跨国公司对话会”,同时将在武汉五月花大酒店长江厅举办“物联网应用暨智慧城市论坛”,在武汉洪山宾馆则有两场论坛同期举办,黄鹤厅将有“2015英国中小企业投资中国中部六省圆桌会”,楚风厅则将举办“中部石化产业发展新动力论坛”;19日14时至18时,“中部发展金融论坛”将在武汉东湖宾馆黄鹤厅举办。
而在18日至19日的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欧洲科技中国行暨中欧科技企业洽谈会”“华中旅游博览会”将持续举办。
鉴于本次活动规格高、外宾多的特点,将采取中英文同声传译的方式举办活动,会场设计将突出 “喜迎天下客商”的热情氛围,功能区域各具特色,互动联动相结合。
简约、绿色、环保布展
本次展览展示涵盖面广、特色鲜明、亮点突出。主展馆设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分为综合展(中部地区展)、中部6省及港澳地区展和专题展3个部分,总展览面积12.2万平米,按照“简约布展、绿色布展”的原则组织实施。
湖北形象展设计以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统领,以充分展现湖北特色为原则,以湖北区域发展战略为载体,以楚文化为基本元素,充分体现湖北的自然风貌、发展理念和开放胸襟,体现新常态下湖北新优势新跨越;湖北各市州展区通过图片、文字、视频、模型、实物和现场表演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全面展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中部其他五省也展示了代表本省转型发展、振兴崛起、创新发展的图片和实物产品。
展览包括综合展(A1)、中部六省和港澳地区展(A1、A2)、湖北省各市州展(A1、A2)、金融服务业展(A2)、境外商品展(A3)、物流展(A4)、食品展(A5、A6)、汽车及零部件展(B1、B2)、电子商务展(B3)、智能科技产业展(B4)、文化创意产业展(B4-B5)、激光电子展(B5)、华中旅游博览会展(B6)等多个综合展和十个专题展。届时,将有美国、韩国、比利时、日本、荷兰、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的近400家境外企业带来具有异国风味的商品参展,中部六省将充分展示本省优势和特色商品,境内外展商达到2106家,总面积近12万平方米。
组委会为减轻道路交通压力,大会期间嘉宾客商参加各种活动采取集中方式乘车(大巴和中巴)。此外,根据大会总体安排,由团省委负责招募、培训500名青年志愿者。志愿者主要在大会公共场所、宾馆场地、机场火车站提供志愿服务,协助大会做好现场翻译、引领咨询、礼仪接送等服务,充分展示湖北形象。
1.参观者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在A0、B0登陆厅服务处进行登记换取参观券进场。
2.由于展会期间车辆较多,容易造成交通拥堵,建议参展观众尽量乘坐公共交通进入国博参观。
注意事项
第九届中博会湖北展区。本报记者 原丽阳 王筝 摄
湖北279个重大项目舞动“龙腰”
长江商报消息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
□本报记者 周舜尧
2013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冒雨视察武汉阳逻港。站在长江边的码头上,总书记作出了把长江“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的重要指示。当年9月,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今年3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
有专家预测,长江经济带在未来15年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全国经济的平均增速,到2020年前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将达到全国的50%。
如果把长江经济带比喻成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巨龙,目前,“龙头”长三角已经跻身世界级城市群,“龙尾”成渝城市群发展活力与日俱增,作为“龙腰”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则肩负着盘活整个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使命。拥有长江干线37%以上岸线的湖北,正抢抓中博会的发展机遇,勇担建成支点使命。
推动重大项目建设
5月13日,湖北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就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作出进一步部署。其中,重大项目建设成为重要议题。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湖北省共谋划、汇总2015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项目279个。其中,15个项目纳入国家2015年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项目,占比达到17.4%,在沿线11个省市中获得近1/5的席位。
长江经济带核心优势在于长江黄金水道,而长江水运能否畅通,瓶颈在荆江,关键在湖北。
2014年,湖北提出长江深水航道整治的“645”工程,谋划实施长江干流武汉至安庆6米、宜昌至武汉4.5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这意味着,万吨级海轮可以常年直达武汉,湖北将由内陆变成沿海,成为中西部的“出海口”。
历经14个月努力,“645”工程模型试验已完成,并为长江干线航道宜昌到安庆段47个碍航水道(浅滩)开出“药方”,预计6月可完成研究任务。
以“645”深水航道项目为代表,湖北省一批重点项目迅速崛起,扛鼎起全省经济发展大底盘。
首先是交通“大底盘”更扎实,武汉港阳逻港区三作业区一期起步工程、蒙华铁路湖北段等126个续建项目继续推进;郑州至万州铁路湖北段、武汉城市圈环线孝感南段、石首长江公路大桥等项目有望今年开工。
在产业发展上,武汉的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等世界级产业集群雏形初现;荆州迎来湖北伟特、长江液晶、华讯方舟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落户,电子信息产业链不断变长。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正在长江沿线“扎堆”。
在投融资机制上,研究设立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引导基金,支持湖北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适时推进民资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中小金融机构,为产业发展提供成本最低的融资。
面向国际市场,我省与伏尔加河、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等流域开展全方位合作交流。今年的前4个月,我省外贸进出口总值717.4亿元,同比增长5.5%,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当前,湖北省《关于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即将提交省委常委会审议。实施意见提出,要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成“综合立体大交通、对外开放大通关、跨区域合作大平台”和“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带;新型城镇连绵带、生态文明示范带”。实施枢纽建设工程、产业升级工程、沿江城镇化推进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合作交流工程、沿江大开放工程等六大工程。
合力打造第四极
3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一个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展现于世界舞台。在此之前,赣湘鄂三省合作早有先例。
2012年,赣湘鄂三省政府签订《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三省先后有30多个部门、地区签订具体合作协议,合作对接迅速展开。
今年5月前后,合作的大手再次紧紧握在一起。围绕规划确定的六大重点任务,湘鄂、赣鄂分别就九个方面的合作重点达成一致意见,并签署《长江中游城市群战略合作协议》,三省合作进一步深化细化。
从党政高层到基层民众,从部门到行业,从省会城市到省际毗邻地区,三省共识不断扩大,合作不断扩展,合力加速汇聚。
看工业,探索建立汽车产业联盟,推动冶金产业分工合作,推进石油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奔驰在武汉地铁上的列车,一半以上产自南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为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等配套的中小企业,1/3来自湖北、江西等地。
看服务业,漫步长沙、南昌街头,武汉本土品牌仟吉、良品铺子、周黑鸭一起诱惑着人们的味蕾;三省共同推出“一江两湖三名楼”之旅、韶山·井冈山·大别山红色之旅等跨区域旅游产品。
看农业、水利,支持荆门“中国农谷”现代农业示范区、荆州华中农高区与湘赣两省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开展合作,支持潜江“虾稻共作、四化同步”改革创新示范工程建设,支持天门打造“中国棉都”;湘赣鄂三省共同争取开展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示范,协同推进跨省河湖水系连通。
汉江上“绘制”新蓝图
去年9月26日,全长67.22公里的江汉运河正式通航,形成一条环绕江汉平原、内连武汉城市圈810公里、联通长江中游和汉江中游间的千吨级高等级航道圈,这条运河还连起长江沿线的钢铁石化工业走廊及汉江沿线汽车工业走廊,成为连接武汉城市圈、宜昌三峡经济圈、襄阳十堰鄂西北经济圈的纽带。
一条大江大河,就是一条大的连接线、运输线、发展线。通过流域连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汉江沿线的城市里,生态环保、生态水利、生态农业和生态文化旅游,号角嘹亮。
连日来,十堰市郧阳区汉江两岸的园林工人,忙着植树浇水、绿化景观带。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蓄水后水面抬升,亲水旅游成为时尚。
郧阳区抓住时机,先后投资20多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汉江两岸生态旅游景观带,目前已实现汉江两岸15公里环型生态亲水旅游长廊。
襄阳市所辖的南漳、保康、谷城、老河口西南山区和汉江沿岸地区生态环境良好,襄阳顺势而为,提出将南漳等“三县一市”相邻区域约1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农业资源整合起来,打造集有机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养生、科普试验于一体的有机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中国有机谷”。
近日,省发改委下达了《2015年湖北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南漳县中国有机谷张林综合服务区展示中心、支持中心项目获得省预算内投资10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是:建设3500平方米的展示中心和2200平方米的支持中心,同时配套建设2000平方米的生态停车场。
眼下,“中国有机谷”正朝着舌尖安全之谷、绿色发展之谷、田园风光之谷、财源茂盛之谷、小康幸福之谷迈进,为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探索新路径。
同时,产业联动,催生发展力量;交通联网,放大同城效应;环保联治,同筑生态屏障;市场联通,促进资源共享;机制联建,激活发展动力。
上月,湖北省委常委会审议并原则通过《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14-2025年)》,汉江生态经济带又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要把“中国有机谷”这块“和氏璧”做成湖北的名片、全国的名片。
——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
opinion
武汉新港阳逻保税园区。
南漳县中国有机谷效果图。
武汉借中博会东风开工百亿项目
长江商报消息 对接“一带一路”湖北外贸快速增长
□本报记者 周舜尧
今年一季度,对接“一带一路”让湖北外贸实现逆势增长。其中,湖北与32个海上丝绸之路国家双边贸易120.8亿元,同比增长30.8%;与47个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实现双边贸易69.9亿元,同比增长19.1%;均远高于全省外贸增速。
在“一带一路”的规划定位中,武汉市被定义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连日来,抢抓中博会在汉举行的发展机遇,武汉市再迎一批大项目落户,为稳增长注入动力。
5月15日,在武汉开发区及汉南区,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开园并迎来8个入园项目签约,海尔(武汉)创新配套产业园同日签约,新兴重工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正式开工,总投资达96.3亿元。
签约入驻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的项目,主要涉及汽车发动机部件、塑料制品、雨刮总成、玻璃升降电机、钣金冲压、焊接总成件等,投资总额20.3亿元,预计实现产值27.3亿元;海尔(武汉)创新配套产业园项目由海尔集团投资25亿元,占地800亩,将在汉南区建设家电配套模块产业,主要涵盖钣金、注塑、电子、包装、物流等。项目达产后将实现年工业总产值不低于30亿元。
同日开工的新兴重工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由世界500强、大型央企新兴际华集团下属二级全资公司新兴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主导。项目总投资51亿元,首期占地300亩,将在汉南区建设新兴能源装备产业园、应急救援装备产业园,打造新兴重工中部地区唯一生产基地,并填补武汉在应急装备制造领域的空白。
据悉,今年截至目前,武汉开发区、汉南区已陆续引进近30多个投资额度高、发展前景好的重点企业项目。近3年来,武汉开发区财政总收入增幅46.59%,净增长99亿元;招商引资增幅130%,净增长235亿元。
汉新欧发班频次加快
4月23日,在汉新欧常态化开行满一年之际,首批来自德国汉堡的返程货物,终于抵达武汉市吴家山铁路中心站,实现“零的突破”。
5月13日,最新一班“汉新欧”冠捷班列抵达德国汉堡。5月1日从武汉出发的这趟列车,经新疆阿拉山口口岸,横穿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将价值780万美元的电子产品运抵莱茵河畔。
汉新欧班列,是我省对接“一带一路”的一个缩影。
汉新欧常态化运行的首个班列,于去年4月23日发出,由武汉市吴家山启程,穿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一年来,汉新欧共发运77列次,其中整列35列次,零散发运42列次,将3304个标准集装箱运到了欧亚大陆的另一端。
今年以来,汉新欧发班频率明显加快。截至4月底,汉新欧班列累计为30多家省内外企业提供了国际铁路货运服务,货值逾3亿美元。其中,华坤工贸每年向哈萨克斯坦出口3万吨镀锌板、进口5万吨铜精矿;白俄罗斯布列斯特贝拉尔科酒业公司直接进入武商集团销售网络,打开了伏特加酒在中国中部的市场。
5月11日至12日,国家商务部和白俄罗斯经济部共同举办的中国-白俄罗斯地方经贸合作论坛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办。
论坛期间,湖北省与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州签署了《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布列斯特州政府关于深化友好合作关系的协议》。经过前期对接和精心准备,与白俄罗斯签署了一系列合作项目。
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分别与白俄罗斯比阿林特有限公司、白俄罗斯电力能源联合公司签署了炼油厂新建项目和能源一揽子改造合作协议,湖北运银实业有限公司与戈梅利农用机械厂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农业机械开发协议。上述3个经贸合作协议涉及金额近8亿美元。
此外,湖北省积极参与中白工业园建设,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环集团公司、人福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运银实业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在中白双方首脑见证下与园区方面交换了意向入园协议文本,我省是此次意向签约数量最多的省份。
同时,白方表示将全力支持汉新欧项目建设,希望湖北在布列斯特州建立汉新欧分销中心。
新丝路带来新机遇
借力汉新欧,湖北打开了西向开放新通道,借力黄金水道,湖北也在海上丝绸之路扬帆起航。
去年7月,武汉阳逻港开通了武汉至东盟四国(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试验航线,以武汉阳逻港、上海外高桥港、泰国曼谷港、越南胡志明港4个港口为运输节点,实行每周双班运输,打通了通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通道。
目前,武汉新港已获准对外籍船舶开放,获批中西部地区首个进境粮食、水果指定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在全国10个内陆内河口岸中位居榜首。
同时,继2008年大手笔打破行政区划设立武汉新港后,2014年,湖北省又谋划整合武汉、咸宁、黄石、黄冈、鄂州等鄂东南五市港口资源,成立港口集团。目前,鄂东南五市港口资源整合已完成,新公司即将挂牌成立。
湖北省种子集团是走进新丝路的“先锋”,1999年就在孟加拉、巴基斯坦等探索东南亚市场,高峰时曾拿下孟加拉水稻种子进口量51%的市场份额。“但现在,简单的种子出口贸易,越来越难做了。”该集团副总经理邓岩说,他们正在谋求转型升级。
今年初,湖北省种子集团已在巴基斯坦设立独资的禾盛农业公司,本地化之后,利用当地资源,培育出适合巴基斯坦的优质、高产、多抗农作物新品种,抢占种子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培植制种和种植栽培方面的竞争力,全面进入当地农作物种子产业。
茶马古道复兴
5月15日,2015第八届中国武汉茶业博览交易会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展,来自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等近千家茶企参会。湖北羊楼洞“一带一路”新型茶品成为展会的亮点。
羊楼洞,中国“砖茶之乡”,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的赤壁市区西南26公里的羊楼洞镇,古镇上的明清古街青石板上,一条条车辙刻画出十七世纪中俄万里茶道的起点。
自唐太和年间皇诏普种山茶起,羊楼洞就开始培植、加工茶叶。当地出产茶叶产品,转长江水路走汉口,溯汉水至襄阳,换骡队、马队、骆驼队,过黄河,走包头,穿蒙古,最终抵达恰克图,销至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欧洲各地。至宋代时期,曾一度以砖茶作为通货与蒙古进行茶马交易。
羊楼洞的茶马古道始于宋,繁荣于明清。明嘉靖初,制茶业已相当发达,集镇随之而兴。极盛时有茶庄200余家,人口近4万。古镇有5条主要街道,百余家商旅店铺。“洞茶”远销边疆和海外,羊楼洞誉称“小汉口”。
去年6月,在中俄地方领导人第二次会议上,中方向俄方赠送了由湖北设计并特别制作的“万里茶道”羊楼洞青砖茶。以茶为媒,万里茶道复兴。
羊楼洞茶叶公司牵手伏尔加流域的茶企,签订总投资1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建立“湖北茶文化中心”。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湖北茶道品鉴会,醇香的湖北青砖茶让茶客爱不释手,羊楼洞公司与当地企业签署代理合作协议,湖北茶叶全面回归俄罗斯和中亚市场。
茶马古道不仅迎来产业复兴,也有望因其深厚的文化历史背景,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4年10月25日,中俄万里茶道研讨会和中俄茶叶贸易论坛在武汉召开,茶道沿线17城签署武汉共识,携手申请万里茶道为世界文化遗产。
今年4月28日,八省一市“万里茶道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推进会”在汉举行,“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揭牌,初步确定了武汉市、赤壁市、武夷山市等28个万里茶道申遗节点城市,并正式明确湖北省为万里茶道申遗的牵头省份,武汉市为牵头城市。
新开工项目投资达百亿
东风本田汽车
零部件产业园
投资总额
20.3亿元
截至目前,武汉开发区、汉南区陆续引进30多个重点项目
海尔(武汉)创新
配套产业园
投资总额
25亿元
财政总收入
增幅46.59%
净增长
99亿元
新兴重工
高端装备制造
投资总额
51亿元
招商引资
增幅130%
净增长
235亿元
opinion
湖北省种子集团是走进新丝路的“先锋”,1999年就在孟加拉、巴基斯坦等探索东南亚市场,高峰时曾拿下孟加拉水稻种子进口量51%的市场份额。今年初,湖北省种子集团已在巴基斯坦设立独资的禾盛农业公司,本地化之后,全面进入当地农作物种子产业。
——湖北省种子集团副总经理邓岩
湖北出台23条扩大投资举措
长江商报消息 力争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超18%,投资总额达2.9万亿元
□本报记者 周舜尧
5月4日,湖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融资机制、推进重点领域投资、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等主题,提出了23条扩大有效投资的具体措施,促进全省经济稳定增长。
继续简政放权
“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这一简政放权的理念在意见中得以体现。
意见提出,落实《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实行统一市场准入,除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特殊情形外,重大工程建设运营一律向社会资本开放。
同时,继续精简前置审批,优化审批程序,对于属于企业自主经营权的事项,一律不再作为前置条件。核准机关能够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或者通过后续监管等方式解决的事项,一律不再作为前置审批。
推进创新监管方式,服务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省投资项目网上联合审批平台二期工程建设,力争2015年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和功能拓展,建成全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
此外,意见再次提出要规范中介服务,减轻企业负担。要求审批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主管的社会组织及其举办的企业,不得开展与本部门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除法律规定外,审批部门不得要求申请人委托中介服务。
在意见出台的同时,全省各地各部门也在推动落实简政放权、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
为实现今年内投资项目网上联合审批全省全覆盖的目标,5月8日,湖北省政府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公室在省发改委召开专题会议,审核《省投资项目网上联合审批总目录》,明确省、市、县三级针对同一事项的分级原则,并计划在6月前,形成全省统一的联审目录和标准材料清单。
5月12日,在收听收看全国、全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武汉市市长万勇主持召开会议,部署纵深推进武汉市相关工作,提出将进一步优化权力清单制度,把该市市级权力事项从4516项精简到2000项左右。
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建成制度
去年7月,湖北省首次推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95个示范项目,涵盖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油气管网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保护与开发、保障性住房等7个领域,除了“武十城铁、宜昌三峡翻坝公路、黄石棋盘洲长江公路大桥”这样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敞开全省各地的新建医院、养老院、湿地公园、保障房等公用事业领域。
为创新投融资机制,着力增强投融资能力,意见中将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单独作为一条具体措施。表示要求省财政、发改等部门,各市州研究制订我省推广运用PPP模式的工作措施,逐步建立运用PPP模式的制度体系。
其中,创新金融服务,鼓励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以及融资担保机构积极开发适合PPP项目的金融产品,参与项目的策划、融资、建设和运营。
积极支持国家开发银行湖北省分行为PPP项目提供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等综合金融服务;优先保障PPP项目的融资需求,在监管政策允许范围内,对符合条件的项目,贷款期限最长可达30年,贷款利率可适当优惠。
并要求,省农业、林业、水利、市政、交通、能源、信息、环保、社会事业等行业管理部门,通过政策支持、项目示范等措施,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以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发展改革、财政、金融、价格等部门研究出台优惠扶持政策。
点评
有利于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热情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认为,以往民间资金投资的方向主要是在制造业,通过PPP模式让民营企业进入公共事业领域,体现了市场决定性作用的理念,有利于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热情,但要建立起完善的行政监管程序以及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
全省亿元以上在建项目不低于9000个
意见提出,加快推进省重大专项计划实施,积极推进国家重大网络工程、健康与养老服务、生态环保、清洁能源、粮食和水利、交通及矿产资源保障工程等七大类重大投资工程包项目建设。
其中,加快推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力争全省全年在建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不低于9000个,完成投资超过1.5万亿元。同时,意见还分门别类,点名列举了一些将加快推进的具体项目(部分名单附后)。
“这可以起到示范作用。”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表示,列出的项目大多是已签约、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这些项目本身大多是投资额度加大的项目,推动其建设一方面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到示范带动作用,带动同类别项目投资增长。
意见中还首次提到了对扩大有效投资的考核奖励制度,提出每年从省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安排1000万元,对各地的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予以考核奖励,安排财政资金5000万元,对为全省扩大有效投资作出突出贡献的市(州)、县(市、区)给予奖励。
意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关键和“牛鼻子”,扎实开展“有效投资项目建设竞进年、项目储备提质年、社会投资促进年”活动,加快形成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和项目建设高潮,力争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投资总额达到2.9万亿元。
点评
奖励政策有利于稳增长政策落实
“这同样是个示范带动作用。”秦尊文说,省级层面出台的奖励政策,有利于各部门、各地推动稳增长政策的落实,同时,各部门、各地也可能效仿出台同级的奖励政策,充分调动市、县、区,乡、镇、街等不同层面对于招商引资、推动项目落地的积极性。
加快推进的
重点领域投资项目
重大产业项目:
上海通用二期30万辆乘用车、联想武汉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神龙三厂二期15万辆乘用车、东风本田二厂二期12万辆乘用车、东风12万辆乘用车、华星光电、天马、长飞光纤材料产业园、武汉邮电科学院光通信集成电路等。力争今年完成制造业投资不低于1.1万亿元。
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武九客专湖北段、武西客专湖北段、蒙华铁路湖北段等铁路项目;利川至万州高速公路湖北段、武汉沌口长江公路大桥等28条(座)高速公路、桥梁;加快长江中游“645”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模型试验和前期工作;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工程、十堰武当山机场、襄阳机场改扩建等工程,推进顺丰国际物流核心枢纽和荆州机场、黄冈蕲春机场前期工作;武汉市轨道交通3、6、7号线等5条轨道交通建设。力争今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600亿元。
重大能源基础设施:
鄂州电厂三期工程、华电江陵电厂、华能随州电厂和武宜线、孝大线等油气支干线管网建设,争取核准开工夹河(白河)、孤山水电站,光伏发电新开工50万千瓦、风电项目新开工100万千瓦。力争今年完成能源基础设施投资500亿元。
重大水利基础设施:
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洪湖分蓄洪区东分块蓄洪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及20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0个大型泵站更新改造以及大中型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等项目建设或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完成水利基础设施投资120亿元。
生态环保、市政、民生等领域投资:
丹江口库区及上游、三峡库区水污染治理项目,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48.44万套,农村300万人安全饮水、新建10000公里农村公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等民生项目建设。
今年加快推进的重点水利基础设施——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之一,孝感市大悟一水库。本报记者 傅坚 摄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