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马云演示“扫脸支付”,银行推出“掌静脉”存取款,生物识别技术渐行渐近
□本报记者 熊子熙 陈妮希
出门忘了带钱,网购付款时记不住密码,又嫌验证太麻烦?在不远的将来,这将不再成为烦恼了。
随着阿里、腾讯前后表示将推“刷脸”支付,生物识别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商业银行也在慢慢探索和尝试在这方面的运用。
近日,民生银行宣布推出了指纹支付,攀枝花市商业银行也在日前宣布推出了掌静脉存取款业务。而在此前,央行就曾经下发意见稿允许商业银行探索远程开户等问题。
听起来很高大上,但涉及财产安全问题总容易让人产生担心,刷脸安全吗?
A
“刷脸”已不再是幻想
支付宝去年愚人节展示的“空付”(通过人脸、眼睛、手掌等身体部位完成支付),并非仅是节日的玩笑。
北京时间3月16日,全球最知名的IT和通信产业盛会CeBIT(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在德国拉开帷幕,中国科技力量成为这次展会的一大亮点。
开幕式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向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中国副总理马凯,演示了蚂蚁金服的Smile to Pay扫脸技术。他用手机登陆淘宝,选择“1984年汉诺威纪念邮票”后进入支付宝,确认支付后出现“扫脸”的页面,把摄像头对准自己,几秒后屏幕显示“支付成功”。这也成为国内首个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到商用领域的产品雏形。
“这项崭新的支付认证技术由蚂蚁金服与Face++ Financial合作研发,在购物后的支付认证阶段通过‘扫脸支付’来取代传统的密码支付方式。不过,该技术还在研发完善当中,尚未正式启动。”蚂蚁金服工作人员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4月13日,腾讯财付通宣布与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达成战略合作。腾讯表示,正在与微众银行对金融、证券等业务进行人脸识别的应用尝试。而百度则早在去年4月发布百度钱包时,便提出了“刷脸付”功能。
至此,国内互联网巨头“BTA”,均已涉足这一领域。
国际互联网科技公司更是早已探索至其他的生物识别技术。自2013年9月,苹果手机在推出iPhone5S时搭载指纹识别后,三星、华为、魅族等手机商纷纷跟进。不久前,英特尔更是发布了虹膜识别支付技术,实现了无需密码的“刷眼支付”……
互联网巨头的强势布局使得“刷脸支付”等生物识别技术在国内掀起热潮。马云在德国展示“刷脸支付”后的第二天,A股人脸识别概念股强势突围,汉王科技、欧比特、科大讯飞大涨。
中国拥有13亿人口,在人脸识别市场有着巨大的挖掘潜力。据统计,自2010年起,国内人脸识别产品市场快速增长,从6.7亿元增至2014年的14.9亿元,短短4年时间翻了近一倍。
B
新一轮备战正悄然上演
除了互联网大佬,银行等金融机构也在悄悄布局“刷脸”、“刷手掌”等生物识别技术。据媒体报道,四川攀枝花市商业银行5月17日宣布,正式推出“掌静脉”识别技术,今后去银行不用带银行卡,只要刷刷手掌的“血管”,就可实现在银行自助机上存款、取款、转账、查询等业务。
目前,攀枝花商业银行是全国首家采用“掌静脉”存取款的银行。该项业务不收取任何年费或其他费用,只需持本人身份证、签约卡和手机到银行网点即可办理,目前办理范围暂时限于攀枝花,未来将在四川成都等地展开。
无独有偶,民生银行日前也推出了手机银行指纹支付服务。据悉,民生手机银行个人版或小微版客户,如果使用苹果5S及以上手机或其他苹果移动终端且开通Touch ID功能,即可开通指纹支付服务。目前,可以支持缴费、话费充值、二维码扫码支付、火车票和飞机票以及景点门票和电影票购买等业务。
民生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目前,该业务主要针对储蓄卡等不能透支的用户,像信用卡就用不了。它的操作原理在于取代以前的短信验证环节。就是说用户在确认订单之后,会有两种选择付款的方式,一种是原始的短信验证支付,另一种就是指纹支付。
此外,民生银行方面还表示,今后还将持续创新手机银行功能、改善客户体验、提升安全保障。目前,已对声波、蓝牙、虹膜、人脸识别等新技术积极开展应用准备工作。
C
金融领域使用率并不高
6月5日上午8时20分,光谷某家居卖场的办公区,工作人员陈丽和往常一样站在打卡器前面,通过眼睛或指纹识别打卡考勤。
作为一种个人身份鉴别技术,人脸识别与利用人体其他生物特征,如指纹、虹膜、语音等相比,更直观方便。因为人的面貌具有不可复制性,难以伪造,弥补了密码、签字、口令、证据等传统手段容易泄露、遗忘的缺点。
不过,任何一种技术都不是万能的。业内人士指出,在生物识别技术领域,人脸识别的误识率相比指纹、虹膜和手掌来说是最高的,为1.3%。另外,在整容技术影响下,计算机对整容前后判若两人的人脸识别也爱莫能助。
“目前通过指纹识别进行支付的用户很少。”民生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很多用户都是观望的心态,对于它的安全性等抱有怀疑。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孙哲南认为,目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上不完美,“如果脱离了密码输入,完全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存取款操作,是不太可能的。”上海逗点科技负责人张晰也表示,目前在银行领域,人脸识别技术只能作为辅助手段,“银行的要求是零容忍,不能出现任何问题。”
D
刷脸支付安全吗
人脸识别安全准确么?这是许多人的疑惑,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计算机人脸识别的准确率竟然已经高于人眼。
“它是相对而言比较精准的一种支付选择方式。”民生银行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生物识别系统支付采取的指纹支付等技术手段,都是采用独一无二的人体部位来识别,这些比验证码支付要相对安全一些,因为验证码是别人可以玩你手机或其他方式获取,从而启动了你的支付功能,而指纹等人体器官却是其他人所不能代替的,不是本人的话基本上操作不了。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此前曾发表论文称,计算机算法识别人脸的准确率已经达到99.15%,而肉眼识别的准确率大约在97.52%。
蚂蚁金服“柒车间”团队高级技术专家张洁介绍,人脸识别的技术是基于神经网络,让计算机学习人的大脑,并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的大量训练,让它变得极为“聪明”,能够“认人”;而之所以能够准确率高于人眼,主要在于计算机可以关注更多的关键细节,并通过算法,剔除一些干扰因素。
同时,人眼识别容易受到操作人本人智力、经验、认真程度的影响,比如在今年3·15晚会上,央视就曝光了线下银行卡办理所存在的问题,虽然记者买来的假身份证上的照片和自己差异很大,但是工作人员未进行严格核对,记者在四家银行顺利办出了三张功能齐全的银行卡。如果用技术来识别,这样的假身份证就很难蒙混过关。
“以我们公司开发的生物识别技术为例,用于支付是取脸部、指纹、声音等三个人体特征,加上两个维度的时间和空间共同应用的。也就是说用户在使用时需要指纹、声音等生物特征加上时间和地址五种要素才能使用,这就相当于把支付的信息给锁死了。因为支付的时候可能存在有些人认为的指纹套之类的造假,但是想把五种技术手段同时造假就很难了。”武汉真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员刘雷说。
北京时间3月16日,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在德国开幕。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开幕式上,演示了蚂蚁金服的Smile to Pay扫脸技术,并刷自己的脸为嘉宾从淘宝网上购买了一枚纪念邮票。东方IC图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