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应对价格战福特在华高调减产

应对价格战福特在华高调减产

2015-06-08 02:44:42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业内预计国内汽车总产能或达5000万辆,比预计销量高出一倍

□本报记者 熊子熙

中国车市拐点论甚嚣尘上。今年以来,国内各家主流车企形势均不甚理想,有媒体曾曝出今年中国汽车总产能或达5000万辆,比实际销量高出近一倍,近半产能无法释放。

一季度国内车企销量动力不足,完成615.3万辆,同比仅增3.9%,增幅回落5.3个百分点。

5月底,福特汽车亚太地区总裁萧达伟表示,为适应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该公司已于今年第一季度削减在华工厂的产量。

从2011年至今,福特在华年产能几乎增长了4倍,到2015年底将提升至190万辆。福特内部预测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将为福特全球销量增长贡献60%增量。

尽管作出了这种预测,但福特还是将中国整体汽车市场的全年销售量预期下调了50万辆左右,目前预测全年销量将在2400万辆到2600万辆之间。

不过,就长期而言,萧达伟仍然看好在中国市场取得增长。

减产应对价格战

值得注意的是,福特官方表述中,减产主因是为应对竞争对手价格战策略。

2015年4月6日,上海大众宣布调低POLO、途安官方售价,朗逸、帕萨特、桑塔纳等畅销车型后期也加入战团,各车型优惠幅度在8000-10000元间。这场上海大众自2010年以来首次由厂家主导的降价策略,拉响了整个车市的“官降”风暴。

一周内,长安福特、北京现代、一汽大众、东风标致等主流合资车企迅速跟进。“降低官方售价”“补贴全额车辆购置税”“贷款免息”等等价格战招数尽数登场。随后上汽乘用车、东风雪铁龙、广汽丰田加入“价格战”。

5月12日,一直“静观其变”的上海通用也坐不住了,旗下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三大品牌40余款车型加入战团,降幅从1万元至5.3万元不等。

至此,南北大众和上海通用这三家常年把持国内销量前三甲的巨头,以及过半销量前十车企加入战团。此次“官降”价格战被业内视为与2008年价格战等级别的阶段标志性事件,而上一次如此大规模的降价事件,直接将中国车市拉入“十万元”车市纪元。

不过,此次各家车企为救市采取的价格战在市场方面反应冷淡,四五两月车市整体销量依然萎靡不振。

萧达伟5月21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我们看到过去几个月中,经销商展厅客流量有所下降。我认为降价没有必要,因为福特的产品非常出色,我希望福特车保持它们的价值。因此倘若必要,我们将持续平衡供应和需求——也就是说,倘若市场出现疲软,我们不会任由库存高企,而是将削减产出。”

萧达伟拒绝透露福特在华减产的具体车型名录或细分市场,但他表示,减产已经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执行,同时其强调,减产“没有实质性影响”。

近半产能无法释放

有媒体称,通过对主要调查机构、汽车厂商的采访进行了数据汇总,发现中国汽车产能过剩50%。各汽车厂商2015年的生产能力预计将比上一年增长20%,达到5000万辆。但2015年的新车销售预计为2500万辆,同比仅增长7%。这意味着,市场上可能有2500万辆车卖不出去。

今年3月24日,长安福特位于杭州的第四工厂建成投产,使得其在华产能达到140万辆。随后,第五工厂的计划亦逐渐浮出水面:在收购哈飞汽车相关资产后,将为长安福特贡献20万辆的产能。

从2011年至今,福特在华年产能几乎增长了4倍,到今年年底将提升至190万辆。

产能扩张的背后,源自利润的追逐。去年,福特在华累计销量达111万辆,同比增长19%,其中长安福特累计销售突破80万辆,同比增长18%。其年报披露,在去年全年63亿美元税前净利润中,长安福特和江铃福特为福特全球贡献了13亿美元的税前利润,占了全年净利润的20%。

萧达伟表示,福特内部预测,亚太区域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将为福特全球销量增长贡献60%增量。但同样是福特的预测,4月份对2015年中国整体车市的预期却下调了50万辆,增幅预期为8%或更低。

数据显示,今年4月,福特与其在华合资企业长安福特在中国市场的批发销量为96889辆,较去年同期的96829辆微增0.1%,创下今年以来福特在华最低增长速度。

其实,今年一季度起,福特在华的增速就已经逐渐下降,前三月增幅分别从19.2%下滑至8.7%,再到1.0%。其中,进口车业务下滑幅度最大,成为拖累整体表现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长安福特则凭借新车型的刺激仍然取得了两位数字的增长。

“目前福特中国还是会根据生产计划与市场需求来安排产能,其他的暂不方便进行评论。”福特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

应对市场增速放缓

在福特杭州工厂投产时,福特CEO马克·菲尔兹表示,虽然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增长率从之前的两位数跌至了今年7%的预期水平,“但增长始终在持续。”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英也表示,福特之所以迅速扩大在华产能,是因为其产能“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旺盛需求前显得略有不足”。

“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一些信号。”马克·菲尔兹表示,“在有些细分市场上,我们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价格压力。”

201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372.29万辆和2349.19万辆,同比增长7.26%和6.86%,再度问鼎全球第一大汽车销售市场冠军。

然而,许多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车市的拐点已经到来。在2015年乃至以后,中高速甚至低增速将成“常态”。去年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曾预测,2015年中国车市增速将降低为7%。

不过,许多车企似乎依然盲目乐观,疯狂扩产,除长安福特外,各家车企也在纷纷投建新厂。

一汽大众目前仍在筹建青岛和天津的第五、第六工厂,2017年,长春、佛山、成都和青岛四大基地联手将达到234万辆的产能。北京现代,同时布局沧州和重庆,启动四五工厂建设。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盲目乐观带来的大量产能过剩,如今初现隐患。价格战只是一针止血剂,而调整合理的产销计划,才是长远之计。”

福特并不是第一家公开宣布减产的车企,早在今年上海车展上,宝马中国CEO安格就公开表示,公司已在华削减产出,减少向经销商供应车辆,第二季度仍将如此。

可以预测,福特、宝马不会在减产道路上孤单。此次“官降”的大部分企业,经销商都承受着高库存压力。为维护合作伙伴的关系,保证经销商不会抱团“逼宫”,新一轮的产销计划调整将会浮现。车企给经销商下调销售目标,减少库存,一旦产销达到一个平衡,降价大战也会慢慢平淡。

各汽车厂商2015年的生产能力预计将比上一年增长20%,达到5000万辆。

但2015年的新车销售预计为2500万辆,同比仅增长7%。

从2011年至今,福特在华年产能几乎增长了4倍,到2015年底将提升至190万辆。

福特内部预测亚太区域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将为福特全球销量增长贡献60%增量。

今年4月为96889辆

去年同期 96829辆

数据显示,福特与其在华合资企业长安福特在中国市场的批发销量

福特CEO马克·菲尔兹东方IC图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