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创业板之父”成思危逝世,享年80岁

“创业板之父”成思危逝世,享年80岁

2015-07-13 01:15:46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昨日凌晨,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0岁。

成思危被媒体称为“创业板之父”,主要研究领域为化工系统工程、软科学及管理科学,近年来致力于探索及阐明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并积极研究和推动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由于他为中国新兴的风险投资业做出奠基性贡献,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他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一个月前刚过完八十岁生日

昨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大学发文悼念:

自2002年9月起,成思危教授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其间,成思危教授为管理学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亲自参与制定管理学院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将学院建设成为有国际影响的、国内一流的研究型管理学院。

多年来,成思危教授积极推动管理学院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推进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他坚持每两周开设一次现代金融研讨班,并为研究生连续开设了经济学、金融学、中国特色经济学等课程。

成思危教授的座右铭是“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鞠躬尽瘁但求无愧我心”。在经济学领域,他用渊博的学识和理性的思维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青年人才、探索理论前沿上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将其一生的才华献给了中国改革与发展大业。

媒体关于成思危最近一次的报道是2015年6月11日。据民建中央网站消息,2015年6月11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带着中共中央的关怀和温暖前来为民建中央原主席成思危祝贺八十寿辰。其乐融融的气氛中,成思危赋诗一首,表达谢意,抒发感怀。

“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1998年,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上,成思危代表民建中央提交了《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提案》,这就是后来被认为引发了一场高科技产业新高潮的“一号提案”。此后,国内掀起了风险投资的热潮。

在风险投资在我国方兴未艾之际,成思危意识到,风险投资在中国还是年轻的事业,需要从理论、实务、政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为此,他在繁忙的公务之余著书立说,研究和探索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路径。

成思危指出,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应实行三步走战略:首先是建立风险投资公司,为国内外投资者提供咨询与服务管理;第二步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并制定相应的法规及管理办法,从国内外吸收资金;第三步是建立包括二板市场在内的风险投资体系。与此同时,成思危强调,风险投资的重点领域应当是高技术领域,支持的重点阶段应是创业阶段。

2003年,在成思危的积极倡导下,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正式成立,从而建立起国内风险投资领域政策制定者与实务界沟通的重要桥梁。2004年6月,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开盘,迈出了“三步走”战略中的一步。成思危强调,中国风险投资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培养自己的风险投资家,从培养项目经理入手。由此,风险投资在中国才真正开始引起政府和国人的关注和重视,并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由于成思危为我国新兴的风险投资业做出奠基性贡献,业内人士亲切地称他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生平三次选择皆为报国

据《人民日报》报道,成思危是成家五个孩子中的独子,父亲成舍我是杰出的一代报人,母亲萧宗让曾留学法国。书香门第的他自幼便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成思危在北平时,已深受鲁迅、茅盾、巴金等进步作家的影响,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当数《家》《春》《秋》“激流三部曲”。在《家》这部著作中,觉慧毅然决然离开家,寻得了人生道路。在成思危看来,他人生的第一个转折,就像是觉慧的真实写照。

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北平,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少年时代的成思危对国民党的统治甚为反感。1948年底,随父亲举家搬迁到香港后,成思危就读于左派学校。受社会进步思想的影响,1951年,年仅16岁的成思危做出了他人生第一个重要选择,毅然抛弃优越的家庭生活,抱着对新中国的憧憬和理想,回到广州。自此,他开始了漫长的跨越两个世纪的报国之旅。

成思危先是进入叶剑英兼任校长的南方大学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广东省总工会工作。由于良好的工作表现,成思危被选送到华南工学院、华东化工学院学习。

毕业时,成思危被分配到沈阳化工研究院工作,正当成思危雄心勃勃要干一番事业时,“文革”开始了。戴着“出身官僚资产阶级”帽子的成思危,被下放当了锅炉工。

“文革”结束后,成思危做了他人生第二个重要的决定,选择去美国读书。毕业时,他推辞了美国公司和研究机构的邀约,也婉谢了父亲希望他回台湾继承家业,而是选择回国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出一份力。他将风险投资的理念带回国内,成为了后来享誉国内外的“中国风险投资之父”。

1994年,临近退休之年的成思危本打算安度晚年,去看看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姐妹。但是,作为知识分子的成思危,最大的希望是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能够达至高层,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于是,成思危欣然接受邀请,加入了民建,并在1996年民建六届五中全会上当选为民建中央主席。1998年3月,成思危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人生的第三次转折,也让成思危从一名学者走向了政坛。

(法制晚报)

经典语录

●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审慎的乐观主义者。

●多研究少开口,多学习少应酬,多办事少出头,多协商少独谋。

●慷慨陈词岂能皆如人意,鞠躬尽瘁但求无愧我心。

●没有风险投资,建设创新型国家难以实现。

●经济只能保证我们的今天,科技能保证我们的明天,只有教育才能确保我们的后天。

◎一周要闻

打虎

最高人民法院

副院长奚晓明被查

昨日下午16时35分,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奚晓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中纪委网站)

奚晓明简历

奚晓明,男,汉族,1954年6月生,江苏常州人,1972年1月参加工作,197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京大学法律系经济法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大法官。

1972.01—1978.03 沈阳市和平区公安局警察

1978.03—1982.01 吉林大学法律系学生,获法学学士

1982.01—1985.06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书记员

1985.06—1993.07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审判员(正处级)

1993.07—2000.08 最高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副庭长

2000.08—2004.06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

2004.06 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

(简历摘自最高人民法院网)

北京聚焦通州

加快行政副中心建设

记者从11日闭幕的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获悉,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会议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北京23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这是必须坚决守住的底线。要聚焦通州,深化方案论证,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2017年取得明显成效。

会议指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必须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为先导和突破口,要坚持“控”与“疏”双管齐下。(新华社)

京津冀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

首现“双海归”搭档

近日,国防部官方网站更新信息显示,今年6月起,吴谦接任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不再担任。耿雁生卸任的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局长一职由杨宇军接任,吴谦将与杨宇军轮流主持国防部每月例行发布会。

吴谦是国防部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后的第五位新闻发言人。国防部官方网站更新的简历显示,吴谦1973年出生于北京,今年仅42岁,上校军衔。1991年考入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1995年毕业后历任装甲兵装备技术研究所助理工程师,国防部外事办公室参谋、处长,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国防副武官,国防部新闻事务局处长等职。

吴谦到任后,国防部双新闻发言人将首次出现“双海归”搭档,吴谦与杨宇军此前均曾在英国留学,吴谦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杨宇军在英国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学习,获公共政策专业硕士学位。

1960年出生的耿雁生,今年已到退休年龄。依据国务院、中央军委1981年颁发的《关于军队干部退休的暂行规定》,现役军队干部中男干部的退休年龄为55岁。在国防部5位新闻发言人中,耿雁生是首个退休的。(北京青年报)

换将

成思危生平

1951年至1952年 在广州南方大学工人学院学习政治理论,后任广东省总工会组织部科员、广州珠江区“五反”指挥部民船业分队长

1994年至1997年 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民建中央主席(自1996年12月起)

1997年至1998年 任民建中央主席

1998年 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

2003年3月 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曾任 第七届、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八届四次会议增选为常务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畅游人间八十年,

狂风暴雨若等闲。

雏鹰展翅心高远,

老牛奋蹄志弥坚。

未因权位抛理想,

敢凭刚直献真言。

——今年6月11日,成思危八十寿辰,赋诗抒怀

成思危。 东方IC图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