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全市过半行业受禁限,一半制造业将向河北转移布局
多年被“大城市病”困扰的北京,终于痛下决心“瘦身”。16日,北京市发展改革委详细阐述了四类非首都核心功能及疏解路径。
“去年,北京市明确了全国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卢彦介绍,凡是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功能都可以认为是非首都功能。北京市发展改革委明确,非首都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
城六区禁限的行业提升至79%
去年7月,北京市出台《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这个目录成为全国首个以治理“城市病”为目标的产业指导目录。
目录中包括全市都要禁止或限制的行业,如建材、造纸、纺织等一般制造业,燃煤发电,区域性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等,也包括在四类功能区各自要限制的功能和产业。卢彦介绍,今年,目录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进行修订,全市层面受到禁限的行业占全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比例由32%提高至55%,城六区(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受到禁限的行业由42%提升至79%。
事实上,疏解工作早已开始。3月下旬,长安街东延长线,被称为“长安街最后一根烟囱”的国华北京热电厂关停全部燃煤机组,其供热、供电今后将由新建成的东北燃气热电中心替代。迄今为止,北京四大燃煤电厂已经关停了三个。
专家介绍,在历史上,北京在制造业方面形成了“大而全”产业体系。制造业39个大类中,北京市有35个,其中13个工业行业还存在比较突出的聚人多、占地多、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问题。北京市确定,到2017年退出1200家污染企业。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经退出865家。
制造业向河北布局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伯正介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已经确定向通州转移,对于教育医疗等部分公共服务功能,将从城六区辐射到更广泛的地区。此外,“我们将推动一半制造业以及高端制造业生产环节向河北转移布局,助力河北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他说。
去年,北京市成功推动新兴际华集团下属的凌云建材化工公司搬迁到河北邯郸武安工业区,成为北京市首个搬迁的央企制造项目;今年1月,22家北京医药企业签约落户河北渤海新区生物医药园,10家企业已经先期开工建设;4月,北京现代四工厂在河北沧州黄骅正式开工……截至目前,北京向河北转移的工业项目超过80个,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
“北京市88家三级医院中有67家集中在城六区,89所在京高校中有64所整体或部分集聚在城六区。”刘伯正说,要积极创造条件,把过于集聚的优质公共服务功能辐射到更广泛的地区,惠及当地更多的人民群众。
(新华社)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