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是否会干扰飞机信号业内存争议,明年国内有望解禁
本报讯(记者 罗义)“请关闭手机等电子设备,包括有飞行模式功能的手机。”凡是坐过国内航班的乘客,在飞机起飞前都会听到类似的播音。本月初,因乘客乘坐飞机拒不关闭手机,被公安机关拘留,乘客不服将公安机关告上法庭的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手机“飞行模式”管不管用这一话题的关注。每个手机都有飞行模式,然而启用飞行模式的手机上了飞机也并没有什么用,那么厂商为什么要做飞行模式?
飞行模式被“叫停”
在一家公关公司工作的王芸经常在国内飞来飞去。“见过不少乘客因为手机关机的问题和空乘人员发生争吵。”就在几个月前,在武汉直飞巴厘岛的航班上,一小孩因开着飞行模式看电影,被空姐发现要求立即关机而哭闹。
“既然手机有飞行模式,为何还不能使用呢?”王芸对此表示疑惑。
“时常有乘客因此与空乘人员争执,但我们也是按规章办事,民航法有明确规定。”一家民航湖北公司相关负责人无奈表示,根据规定,乘坐民航班机必须全程保持关机,虽然手机都设有飞行模式,但实际飞行中,仍不能使用。在全球绝大多数的航空公司中也有类似的规定。
理论上不存在信号干扰
据了解,飞机上禁止使用手机,是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在1991年实施的一项规定,理由是手机发射的无线电波,可能会干扰地空通讯。这个规定在民航业内却存在大量的争议。美国飞机制造企业等多部门曾通过各种手段,做了大量实验,但也没有找到证据证明手机能够对地空通讯产生影响。
既然开启飞行模式乘机无效,为何手机制造商在生产手机时都设置这一功能,是否会增加手机的制造成本?
“手机带有飞行模式增加不了制造成本。”华为手机工程师叶萌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屏幕和信号收发是智能手机最耗电的两大要素,而手机启用飞行模式后相当于与基站没有信号联系,不能接打电话和发送短信。
叶萌表示,国内SIM卡手机信号频段一般高于900兆赫,3G手机甚至达到2000兆赫,而客机和地面之间导航通信使用信号为118兆赫,理论上讲两者并不形成干扰。“民航部门要求乘飞机关闭手机,是因为还是存在干扰的不确定性。”
国内明年放开可能性大
车载WIFI、游轮WIFI、移动WIFI现已成为人们出行的趋势,航空也不例外,目前国内不少民航都已开始试用,国航、东航、南航已相继试验机上WIFI系统,在飞机上打电话也正在研发当中。
航空公众通信协会联盟专家委员周宏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鉴于很多国家已经放开了手机“飞行模式”在飞机上的使用,民航局正在探索3000米以上高空允许使用飞行模式的可行性,预计到2016年会有明确的结果,放开的可能性很大。
去年9月起,日本允许乘客在飞机起降时使用开启飞行模式的手机。东方IC图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