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北京现代逆势扩张难治“消化不良”

北京现代逆势扩张难治“消化不良”

2015-08-03 01:07:39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明后年两座新车厂投产,产能将达165万辆,而去年销量仅112万辆

□本报记者 熊子熙 发自北京

时间正慢慢拖走那个汽车消费的黄金时代,几乎没有一家车企可以全身而退,就连在华发展迅速的合资品牌北京现代也不例外。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销同比增长6.38%和4.80%,比上年同期回落5.67个百分点和6.38个百分点,车市增速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现代汽车近日公布的6月与上半年全球新车销量统计中,现代汽车6月份全球新车销量为408026辆,去年同期为412835辆,同比下滑1.2%。上半年中,现代全球累计销量达到2416626辆,同比跌幅为3.2%。

其中,中国市场的失利成为现代汽车全球销量下滑的主因。今年上半年,现代累计在华共售出543374辆新车,同比下滑4.4%;6月份,现代在华销量更是同比锐减28.2%至65419辆。这家世界产量第五大汽车生产厂商,在第二季度利润下滑24%,净利润15亿美元。

汽车分析师张志勇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北京现代的问题也是所有汽车厂家面临的问题,未来产能不是最重要的,如何用质量和新的商业模式消化产能才是关键。

现代汽车全球利润锐减24%

今年二季度,现代汽车净利润下滑24%,为1.79万亿韩元(约合15.4亿美元);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为22.8万亿韩元(205.2亿美元);营业利润则同比降低16%至1.75万亿韩元(15.75亿美元)。

现代汽车利润的下滑,与在华销量的下滑密不可分。

如果从成立时间来看,北京现代算得上增长最快的汽车企业。这家2002年才成立的合资车企,在去年的10月份就已经迎来了第600万辆新车的下线。其中,从第500万辆到第600万辆下线,仅耗时11个月。

资料显示,2013年,北京现代销售103万辆,同比增长19.76%;2014年销量为112万辆,同比增长8.7%。尽管增幅下降,但依然不会影响行业影响力。2014年,北京现代的销量排在了行业的第四位。

今年年初,面对车市增速放缓,整车厂纷纷想出应对措施,“下调产能和销量目标、补贴经销商、官方降价、布局新兴市场”等一系列的词语围绕着上半年的车市,北京现代紧随上海大众其后,4月初即推出新一轮的官降促销。

不过,如今看来,官降收效甚微。数据显示,今年1—6月份,北京现代累计销售汽车51.03万辆,同比下滑7.7%,在厂商销量排行榜中的位置也由去年第五下滑至第六名。仅6月份,北京现代的销量下滑幅度就超过了30%。

这是北京现代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在华销量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北京现代将全年的销量目标提到了116万辆,只比2014年的销量多4万辆。不过上半年过去,51万辆的销量,只占全年目标的44%,时间过半,可任务没有过半,对于百万辆目标的北京现代来说,压力可想而知,下调销量目标,已经无法避免。

SUV战略滞后

在中国车市降温之时,只有SUV市场是唯一仅存的热土。“得SUV者得天下”,不过,这句话现代汽车可能并未认真琢磨。

从细分市场看,上半年SUV以及MPV车型均实现了同比增长,唯独轿车销量下滑,其中轿车产销590.87万辆和578.93万辆,同比下降4.39%和5.89%;SUV产销272.75万辆和266.12万辆,同比增长47.55%和45.94%;MPV产销105.68万辆和101.63万辆,同比增长16.36%和15.26%。

SUV战略,也是中国自主品牌车企能够在逆市中迎来市场份额增长的关键所在。纵观上半年SUV车型销量榜,往往少不了中国品牌,如长城哈弗H6、H2,长安CS75、CS35等,而合资品牌除了上海大众的途观和东风日产的新奇骏,其余泛善可陈。

在北京现代车型上半年的销量中,仅有朗动和名图的销量有所上升,剩余车型的销量(ix25、第9代索纳塔不计入统计)均有所下滑。令人意外的是,在SUV市场火热的当下,北京现代ix35、全新胜达、途胜的销量下滑数量超过了万辆。而这恰好是造成北京现代在华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在中国SUV市场急速扩增之时,中国本土车企抢占猛攻;另一方面,现代仍偏重轿车,对SUV市场的切入不深不透。张志勇表示:“市场调查可以发现,现在销量最好的车型就是SUV,而北京现代的SUV车型卖点只能说一般,并不如其他车企在SUV市场上的力度,这反映出北京现代的车型配比还不尽合理。”

对此,现代汽车表示,中国车市的自主品牌销量实现大幅增长,对其在华销量产生了冲击,公司需要对其在华销量目标进行调整。未来,现代将扩大当下所流行的SUV车型的产能。该公司近期在印度推出SUV车型Creta,还计划在美国和欧洲推出改款途胜,并在今年秋季将该车引入中国。

现代汽车首席财务官李源熙(Lee Won-hee)在一次电话会议上表示,现代将“缩小与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价格差距,加强市场营销投入以及推进新一代SUV车型途胜的上市。”

同时他表示,现代将计划进一步提高经销商网络的覆盖率。“从中长期规划来看,面对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激烈竞争,现代车型降价已不可避免。但现代同时计划加强对中国经销商的支持,保证经销店的库存数量合理。”

汽车市场的疲软,也从侧面反映我国的汽车行业竞争加剧,需要优胜劣汰。现代汽车在华发展速度的放缓,对企业本身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乱世出英雄”,谁能坚持到最后,还得看车企能否战胜新常态下的挑战。

高增长背后隐患初显

一方面,市场大环境远不如从前,各级别细分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北京现代还想像以往那样野蛮增长已然不大现实;另一方面,近些年来为了追求高速发展,北京现代埋下了太多的隐患,并且这些隐患已经开始逐渐显现。

为了追求销量,降价和压库成为了北京现代惯用戏码。为了降低成本,在过往高速发展过程中,先后曝出“油箱门”“生锈门”等重大负面。即便如此,北京现代并未放缓前行的步伐来改善产品品质。尤其第八代索纳塔上市初期最为典型,为了高销量,作为一款新车上市不足3月,终端市场就已经出现最高4万元的优惠,让业界叹为观止。

在高速增长过程中,经销商更是不得不疲于奔命,一度被过高的库存压得喘不过气来。为消库存回笼资金,额外加大优惠力度,抛售更是常有的事情。就在去年年末,上海爆发渠道危机,多家经销商集体申请退网。

据接近北京现代内部人士透露,虽然各家退网理由不一,终究原因还是因为亏损太大,代理北京现代赚不到钱。虽然该事件在行业内引发较大范围讨论,北京现代并未审时度势,积极改善。反而通过进一步扩建产能,在追逐高增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就在今年6月23日,位于重庆的第五工厂正式开工。北京现代目前已经拥有3个整车生产工厂、3个发动机生产工厂和1个技术中心,整车生产能力为105万辆。

与不断扩产对应的是中国市场新车需求正在不断降温,放眼全球,汽车生产商在华产能利用率已经跌破100%。据SanfordC.Bernstein分析师表示,今年上半年,海外汽车品牌的平均产能利用率降到94.3%,明显低于100%。他们称,海外汽车厂商未来必须接受产能利用率下降这个现实。

整个现代汽车上半年在华销量也下滑8.5%,上半年中国市场销量为513,784辆。不计进口车情况,上次该公司在华销量下滑是在2007年下半年,降幅达24%。

盲目产能扩张吞苦果

一年新建两座工厂,北京现代进入了快速圈地期。当汽车市场还停留在“汽车产能过剩”中时,北京现代的逆势而上引发了业内高度关注。

2014年12月30日,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发布公告,为扩大生产规模,北京现代已经分别与河北沧州市政府及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企业入驻协议。

今年4月,北京现代宣布,其位于河北沧州的第四工厂正式开工建设。沧州工厂投资74.5亿元,预计将于2016年正式投产,整车年产能30万辆,发动机年产能20万台,年销售收入有望达到360亿元。据了解,该工厂投产初期将投产新一代瑞纳和新ix25。

两个月后,北京汽车又宣布年内投资建设第二个新工厂,位于重庆的北京现代第五工厂奠基,整车厂年产能为30万辆,待该工厂于2017年建成投产后,北京现代的整车总产能将达到165万辆。

孩子多未必打得赢,产能多未必占便宜。“中国汽车市场的销售天花板已经显现,北京现代的问题也是所有汽车厂家面临的问题,未来产能不是最重要的,如何用质量和新的商业模式消化产能才是关键。”张志勇分析称。

北京现代的逆势扩张的确是要解决产能吃紧问题。此前,北京现代3个工厂均位于北京市顺义区,累计产能达到105万辆。这对于北京现代去年的销量而言已经捉襟见肘。根据北京现代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该企业年销量就已经达到103万辆,接近产能上限。由于产能不足,2014年该企业销量仅完成112万辆,2015年其销售目标设定为115万辆。

张志勇表示,对于已经拥有3座工厂的北京现代而言,112万辆的销量实际上已经远超其100万辆产能极限,扩充产能早已是燃眉之急。“然而,一下子扩充这么大的产能如何消化成为了难题。”张志勇指出,目前的汽车市场销售端已经达到了“天花板”,已经很难再去消化更大量的汽车产能了。

两个新工厂的建设,的确称得上是现代汽车及北京现代的大手笔。但在目前中国汽车市场降温的大环境下,同时开启两个工厂建设,对于任何一个汽车企业而言都是比较大的负担。2014年北京现代完成了112万辆的销量,但在两年后,按照每年10%的增速比率计算,北京现代销量也最多为136万辆,而两个新工厂建成之后多出的产能将成为新的问题。

业内预计,2015年中国车市新增产能将达268万辆。考虑到车市整体增速放缓,未来2—3年内产能供过于求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张志勇表示,“在此背景下,北京现代能否挑战165万辆的超高产能,仍需时间给出答案。”

北京现代

沧州工厂

年产能30万辆 2016年投产

北京现代重庆工厂

年产能30万辆 2017年建成投产

北京现代整车总产能将达165万辆

明后两年,产能将从105万辆扩张到165万辆的北京现代。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