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九成家庭农场建设资金靠自筹

九成家庭农场建设资金靠自筹

2015-12-03 02:16:18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武汉大学生团队“全国家庭农场研究报告”获农业部长批示肯定

□本报记者 张衡 通讯员 王涛

资金短缺成为家庭农场持续发展再投资的掣肘,随之而来的“加大对家庭农场金融支持”呼声也越来越大。

日前,由华中师范大学一学生团队耗时半年完成的《我国家庭农场的孵化培优述求研究》,对家庭农场发展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该调查得到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的批示,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来函,对该团队所提出的意见建议给予了肯定。

家庭农场人均收入是普通农户两倍

我国是农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呈现出整体结构劣化的状态令人担忧。未来中国“谁来种地”、“怎样种地”和粮食安全问题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自去年10月份开始,华中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李会课题小组,对武汉农业生产主要5个区,发放问卷405份,回收有效问卷290份,其中普通农户164份,家庭农场主126份。分别从家庭农场主年龄、文化程度、规模经营、人均收入、商品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大约有60%的家庭农场主年龄在50岁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家庭农场主占比达到61%;而普通农户则分别为40%、32%。

调查显示,普通农户从事农业生产资金来源主要是自筹资金,90%的农户资金靠自筹,银行贷款、财政支农、民间借贷等其他资金来源所占比例都不高。86%家庭农场主建家庭农场资金靠自筹,但不少人也获得了财政支农资金、银行贷款等,还有17%的家庭农场主有民间借贷行为。“虽然近9成家庭农场靠自筹资金,但来源相对多样化,较不容易因为某个资金链的断裂而出现经营困难。”该课题组成员李会说。

该项调查还显示,家庭农场劳动人口人均收入为13.79万元,而普通农户仅为6.26万元,家庭农场劳动人口人均收入是普通农户两倍多。家庭农场的平均每亩产量达到624.8千克,比普通农户每亩地的生产效率高31.3千克。

学历高的农户更愿建家庭农场

普通农户有向家庭农场演变的动力,所不同的只是参与程度。农户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对政策知晓程度,对农户选择发展家庭农场有着显著影响。

课题小组调查发现,年龄大的农户在认知和追求上比较保守,已形成一定的种粮习惯,不追求农业致富,加之体力和农业生产能力有限,参与规模化经营的积极性相对较弱。

同时,受教育程度影响着农户选择经营家庭农场。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对政府政策有较强的前瞻性,接受风险的程度和分析能力较强,能够对规模化经营的利弊有更理性的分析,对家庭农场的潜在收益持更为乐观的态度。

调查还发现,农户的政策认知程度越高,越能推进家庭农场的发展。当地政府的宣传推动与政策解读有助于产生正面效应。政府的农业补贴将大大提高普通农户的农业积极性,在家庭农场方面的针对性政策也将吸引一大批农业从事者走向家庭农场这种规模化经营道路。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农户的教育培训,发展和落实家庭农场针对性扶持政策。

家庭农场亟待建金融支持体系

家庭农场主相比于传统农民,会面临更大的市场风险与压力。课题组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快制定职业农民培优制度,营造职业农民培优孵化的高效平台,不断地为家庭农场的发展输送人才,提高农场从业人员质量,引入培养一批大中专毕业生成为职业农民,改善职业农民队伍的文化结构。

针对土地流转中存在农民自行流转、缺乏乡镇备案和合同签订等不规范问题,研究报告建议各地政府严格依据相应的规章体系,规范土地流转,加强相关程序和手续监控,设立相应的服务平台解答农场主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疑问,建设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培优中介组织,建立与土地流转制度相关的各种配套制度。

在财政政策方面,要确保家庭农场享有与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同等的财政扶持政策,重点扶持发展家庭农场示范场。还要积极推进家庭农场专项发展资金制度,对经营规模较大、经营效益明显的示范型家庭农场予以奖励。特别是要加大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和农资补贴的力度,大力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所要求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田地改造、新技术推广等项目。落实对家庭农场的税收优惠政策,减轻家庭农场创业初期的税收负担。

除了提高农户本身的长远发展和再投资意识以外,资金短缺也成为家庭农场持续发展再投资的掣肘。课题小组认为,目前农场主的发展都是靠自己的自有资金滚动起来的,一般家庭农场主财力有限,资金缺乏。应加大对家庭农场的金融支持,建立以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农村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农发行、农业银行为辅助的,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家庭农场金融支持体系。

“根据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特点,积极探索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家庭农场利用大型农机具、农村居民房屋产权、林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李会认为。

调查报告获农业部肯定

该调研报告由华中师大2012级的7名本科生耗时约半年完成。李会说,“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及家庭农场,我们觉得家庭农场目前的现状与问题值得研究,因此专门调研。”

据悉,该报告获得了农业部韩长赋部长专门作出批示,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济管理司认真研读,并对调查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该司回复的函件中表示,调查报告中所提到的关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稳步推进土地流转、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提供金融支持和加强农产品价格管理等政策建议,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函件表示,农经部门在指导各地发展家庭农场工作中,将参考借鉴调查报告中的意见建议,不断创新管理服务方式,促进家庭农场健康有序发展。

建设周期长、融资难等逐渐成为阻碍部分家庭农场发展的因素。本报记者 范伟平 摄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