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国防建设聚焦军民融合
□本报记者 邹平
“‘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秘书长于川信近日表示,在新时期,军民融合将由最初的科研生产、军队保障、人才培养、国防动员等重点领域,拓展到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更为宽广的新兴领域。
此外,有媒体报道,航天科技、中航工业等军工央企也正在制定各自的军民深度融合“十三五”规划。业内研究机构认为,在政策利好助推下,军民融合概念股将迎来风口。
军民融合战略掀国企改革热潮
月初,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防科工局综合司联合印发《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2015年度)》。
据了解,《目录》主要针对军用技术转民用工作,按重点推荐项目、推荐项目和推广项目三类,收录了公共安全、智能制造、应急救援、节能环保、动力与传动、核技术应用、航天技术应用、通用航空、海洋工程装备等9个领域150项军转民技术成果。
该目录自今年4月起征集,由地方军工企事业单位、地方民口配套单位的项目通过各地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报送。
广发证券分析师真怡指出, 军民融合大战略掀起国企改革、民企参军热潮。军工国企还是看集团改革的推动力,维持行业“买入”评级。
真怡建议关注整合空间较大的航天两大集团和中电科集团以及兵器工业集团,关注航天发展、康拓红外、光电股份、国睿科技、南京熊猫、四川九洲等军工国企公司;军工民企外向并购整合的主动性更强,重点关注民参军类公司,如全信股份、银河电子、雷科防务等公司。
要把握两条主线
国元证券分析师苏立峰指出,军工企业在航天航空、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相关核心技术转化为民用技术后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民营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具有机制灵活、决策效率高的优势,并在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新兴领域具有先进的技术,在参与国防建设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军品质量、降低研发成本。
操作方面,苏立峰认为,军民融合要把握两条主线。
一是军转民,军工技术向民用市场产业化将给军工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重点可以关注北斗导航、通用航空领域。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产值有望超2000亿元,北斗产值份额达到10%以上;按照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北斗应用年产值将提高到800亿元。
二是通用航空,2015年通航市场规模约为200亿元,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可达800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可达30%。
西南证券分析师庞琳琳指出,军民融合大势所趋,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和军用技术转民用是传统军工企业关注焦点,北斗导航、航空产业链和装备测试维保领域民参军企业将迎来重要发展契机。
庞琳琳推荐如国睿科技、中航光电、振芯科技、新研股份、海特高新、威海广泰等。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