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支付行业“乖孩子”有糖吃

支付行业“乖孩子”有糖吃

2016-01-04 00:07:2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近年来,与支付机构相关的风险事件不断。

一方面,由于支付账户实名的比例较低,容易出现欺诈、套现等风险;另一方面,支付机构“野蛮生长”加大了资金流动性管理压力和跨市场交易风险。办法的出台,将促使支付市场逐步走上健康发展轨道。《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将于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新规出台后,支付机构的发展前景如何?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涛曾表示,新规通过在支付效率与安全目标之间进一步寻求平衡,将会促使重要性渐增却又问题凸显的支付机构市场,逐步走上健康发展轨道,使遵守行业规则的支付机构——“乖孩子”做大做强。

近几年,支付机构行业不断发展,机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也愈发庞大,此前,为鼓励创新,监管层一直采用的是包容性监管,在行业发展至今天的规模后,进一步加强监管,防范风险尤为重要。

支付机构出现之初,其定位是一种通道型支付,帮助资金更好地划转,而不是截留资金。随着支付账户的出现,支付机构开始向外延伸。以支付宝为例,支付账户中的余额可提现,也可用于购物消费。随后,支付宝功能继续拓展,余额可以缴费,还可以购买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支付账户越来越朝着类银行账户的方向发展。

新规实施后,未来支付行业格局又将有何变化?“新规无疑会导致行业格局更加集聚化,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加强。”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认为,新规对支付机构实施分类管理,对“乖孩子”给予“监管优惠”的“奖励”,允许其提高灵活性,创新空间较大。而对于其他表现不佳的机构,则会加强监管。

目前,互联网支付行业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寡头垄断局面。根据艾瑞咨询数据,2014年互联网支付行业中,支付宝的市场占有率接近50%,排名第二位的财付通占20%左右,而后第三名是银联商务的11%,其他企业占比均极低。

(经济日报)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