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苹果冲击支付宝不会“伤筋动骨”

苹果冲击支付宝不会“伤筋动骨”

2016-02-22 00:36:5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Apple Pay入华主推银联便捷支付12小时绑定3800万张银联卡,支付宝回应——

□本报记者 尹永光 实习生 范维雅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苹果支付,一进入中国就搅动了支付市场的一池春水。

2月18日凌晨五点,Apple Pay(苹果支付)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截止到当日下午5点的12个小时里,苹果用户就绑定了3800万张银行卡。Apple Pay通过POS机读取苹果手机中的Token(支付标记)来完成支付,在业内人士看来,其便捷性和安全性远超支付宝和微信支付。

南昌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何宜庆2月19日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占据第三方支付80%的份额后,让银联感受到压力,银联与苹果互相妥协,Apple Pay成为银联和银行反击的“武器”。不过,这场对抗最终的结局,取决于监管政策的变化,也取决于参与各方的定位。而坐拥庞大用户群和NFC等尖端技术的苹果,其野心显然不止于此。

唯一瞄准全球的支付工具

2月18日凌晨5点,备受关注的苹果支付Apple Pay正式登陆中国市场。在首批支持Apple Pay的19家银行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浦发银行、上海银行12家银行已经开通服务,除此之外,交通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平安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广州银行也将于近日开通。

“我们将于下个月正式开通苹果支付服务。”宁波银行媒体联络人周大祎2月19日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宁波银行已经签约,但会分两批上线。

基于银联云闪付的Apple Pay,通过Token(支付标记)、Touch ID(指纹验证)及安全芯片技术运行。具体而言,用户通过苹果终端(iPhone、iPad、iWatch)中的Wallet App绑定银行卡,支付时只要将终端靠近POS机,然后刷指纹或输密码,就可以完成支付。实际上,Apple Pay支付的过程就是POS机通过NFC技术对支付终端中的Token的读取。因此,Apple Pay是对实体银行卡的替代,其本质仍然是银行卡。

在实体商户内,用户只需认准银联云闪付标识,即可在包括家乐福、麦当劳等在内的超市、餐厅、咖啡厅等众多日常消费场所支付。不过,因为“地推”的缘故,线下店目前能顺利使用Apple Pay的并不多。

线上支付同样是Apple Pay的重要战场,目前支持的平台包括美团、大众点评、本来生活、猫眼等,不过同样只能在苹果的终端上使用。

毫无疑问,Apple Pay的亮相引发了一波支付领域的热潮。消息显示,2月18日5:00到17:00,苹果用户通过Apple Pay绑定超过3800万张银行卡。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便捷性。与支付宝、微信支付打开手机—进入软件—开始支付—扫码完成不同,Apple Pay只需要将手机靠近POS就可以进入支付界面。“就这一点,让传统的扫码支付看起来有些多余,”第三方支付行业人士、合肥新思维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杭2月18日告诉长江商报记者。

另外,吴杭对Apple Pay的安全性也颇为认可。尽管Apple Pay绑定银行卡,但是银行卡的信息并不存储在手机中,提供用户标记的只是Token(支付标记),安全性更高。相比较而言,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则存在被木马侵袭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Apple Pay的优势还在于其庞大的用户基础,这也是Apple Pay诞生之后一直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所在。中商情报网披露的数据显示,2015年三季度中国智能移动设备用户数量苹果居首位,占比33.4%,排在第二位的小米和第三位的三星分别占比11.9%和11.7%。

“Apple Pay打破的是作为App的支付入口以及入口里的支付场景,更确切地说,它是一个更趋于架构型的支付工具,”吴杭表示,作为目前唯一瞄准全球战场的支付工具,预计两年后超过15亿iPhone+iPad+iWatch终端覆盖、日均12小时的使用时间,Apple Pay将会发展得非常惊人。

手续费分成上对银联作出让步

对于中国的果粉们来说,Apple Pay让他们等了太久。

17个月之前的2014年9月10日,苹果发布Apple Pay,2014年10月20日在美国上线后,截至2015年3月,美国有超过2500家银行支持Apple Pay,接受Apple Pay的网店多达70余万家。

2015年6月,Apple Pay进入上海自贸区,随后于当年7月登陆英国,11月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推出。

在美国本土市场取得成功后,中国市场大概是苹果最“觊觎”的了。2015年11月24日,有消息称,Apple Pay即将进入中国市场。“苹果与中国四大国有银行达成初步协议,计划春节前在中国市场推出Apple Pay移动支付服务”。仅仅不到3个月,苹果就如愿了。

事实上,苹果从2014年就开始说服中国的银行和银联支持Apple Pay,不过当时因为“银行认为苹果对于移动支付收取的手续费过高”而未能达成协议。与此相对,中国用户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进行交易时,第三方支付平台反而要向银行付手续费。

就线下刷卡消费而言,商家付出的手续费,由发卡行、收单行、银联按照7:2:1进行分成。苹果原来希望在发卡行的收费中提成10%,使发卡行、收单行、银联、苹果的分成比率变成6.3:2:1:0.7。这遭到了银行的反对。

根据媒体报道,Apple Pay此番进入中国市场,将与银联在1成的手续费中分一杯羹,但具体的分配方式外界不得而知。值得一提的是,进入前两年,Apple Pay不参与分成。

银联之所以妥协,与第三方支付惊人的增势分不开。速途研究院披露的数据显示,从2013Q1到2015Q3,第三方支付的交易规模呈爆发式增长,2015年第三季度交易规模已经达到了9万亿,是2013年第一季度的三倍。其中,2015Q3支付宝和财付通(微信旗下)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1.9%和14.5%,银联在线背靠银联这棵大树,也仅占据9.2%的份额排名第三。

猴年春节期间支付宝和微信火爆的红包战略、春节后微信宣布对提现进行收费,都对其他支付平台产生触动。

南昌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何宜庆2月19日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占据第三方支付80%的份额后,让银联感受到压力,银联与苹果互相妥协,Apple Pay成为银联和银行反击的“武器”。

不过,苹果与银联这对联盟能否长久稳固还有待时间考验。即使两年之后,苹果开始和银联分成,按照苹果封闭生态、端对端的总体布局,坐拥庞大的用户群和NFC等尖端技术,其野心显然不止于此。

苹果支付形成威胁还需市场磨合

“我们又多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吴杭告诉长江商报记者,目前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已经形成既有格局,更应该担心Apple Pay的其实是支付宝、财付通和百度钱包这些“巨头”,对于其他第三方支付工具来说,应该做好细分市场,“做小池塘里的大鱼”。

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分为三大体系,分别是预付卡支付、互联网支付和移动电话支付。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共发放了168个预付卡支付牌照、90个互联网支付牌照和37个移动电话支付牌照。

预付卡支付公司业绩出现萎缩,支付宝微信逐渐做大,第三方支付市场形成了所谓的“二八法则”——前两名占据80%的市场份额,其他市场参与者瓜分剩下的20%,分层固化。

尽管支付宝公关总监朱健2月18日向长江商报记者否认了这一说法,“Apple Pay并不会对支付宝形成冲击,Apple Pay主打手机支付,不需要银行卡,支付宝更多的场景不是银行卡,而是在线小额支付,并没有太大关联”,但是Apple Pay对支付宝扫码这一支付场景的“冲击“毋庸置疑。

对于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来说,压力则更大。它们既要面对来自银联和银行的压力,又得在第三方支付巨头的夹缝中生存,这正是吴杭的焦虑所在。为此,吴杭准备带领公司“扩牌”——即不再满足于原有的预付卡支付,而是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互联网支付和移动电话支付,另一方面,“未来我们会主打‘差异化’战略,在供应链金融、跨国留学支付、物联网等细分市场精耕细作。”

不过这同样也面临挑战。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对从事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支付企业的软硬件配置、技术投入的要求都比肩银行等金融机构,同时要求企业注册的实缴资金达到1亿元。吴杭告诉记者,为了申请牌照,企业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来建设,费用在一千万元上下。

除了积极顺应趋势向互联网支付和移动电话支付扩张,一些预付卡支付企业正在积极拓展预付卡的使用范围——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商务、员工福利,而是在一个城市、一个区域内,将社保、公交、食堂、门禁等功能嫁接到一张卡上。

不过,吴杭也指出,因为支付环境的复杂性,苹果真正对第三方支付形成威胁还需时日。2月18日,因为申请用户过多,Apple Pay系统频频出现“卡壳”和无法绑定银行卡的现象,18日下午Apple Pay后台还出现了一次“崩溃”。“我们应该9个月后再来探讨Apple Pay的用户比例。”吴杭表示。

 opinion

目前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已经形成既有格局,更应该担心Apple Pay的其实是支付宝、财付通和百度钱包这些‘巨头’,对于其他第三方支付工具来说,应该做好细分市场,做小池塘里的大鱼。

——第三方支付行业人士、合肥新思维商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吴杭

备受关注的Apple Pay甫一亮相,便引发果粉们的强势追捧。本报记者 徐楚云 摄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