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4年5次报道,武汉小伙创办快餐店仅半年,公司估值已达1200万元
□本报记者 黄聪
传统餐饮行业动荡,新兴餐饮异军突起。长江商报跟踪采访4年多的武汉创业大学生杨城,已然成为“餐饮新贵”中的杰出代表。
昨日,年仅25岁的武汉中庭汉府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城,向长江商报记者打来电话称:他的公司已确定获得绝味鸭脖400万元融资。不仅如此,因绝味鸭脖占股30%,也意味着该公司目前市场估值达到1200万元。
“草根先锋”“臭豆腐哥”“休学创业大学生”……4年多来,这些标签正好见证了杨城从一家街边臭豆腐店老板到“餐饮新贵”的华丽转身,也为当下新兴餐饮业态如何逆势突围提供了借鉴。
万元起家3年全国开147家加盟店
2011年,中国餐饮企业利润率急剧下滑;2012年,餐饮业增速明显放缓。业内权威人士曾预计餐饮行业面临着重新洗牌和分化整合,转型成为餐饮业现代化发展的迫切任务。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10月,还在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现为汉口学院)读大二的杨城,拿着自己积攒的生活费和找同学借的钱,总共1万元在学校周边开了第一家长沙臭豆腐店,开启了路边摊创业之路。
同年12月,他在学校旁设了一家分店,月入万元。“我要争取到大三能开第四家分店,让武汉人都能尝到原汁原味的长沙臭豆腐。”杨城的想法引起了长江商报记者的注意。当年年底,长江商报评选的“2011年度湖北十大经济人物”中,杨城被评为“草根创业先锋”。
第一次被媒体报道后,杨城成了“名人”。他回忆说:“不少网络拍客慕名来拍摄视频传到网上,一些卫视台的创业节目也邀约我参加。最重要的是,臭豆腐店的生意比平时火了好几倍。”
大三那年,杨城开四家店的目标达成了。然而他并不满足。在生意越来越红火时,杨城选择了结束学校周边臭豆腐店的营业并休学一年,专注打造自己的臭豆腐品牌。
2013年11月,杨城与朋友一起办起一家豆制品厂。为了省工钱,豆制品厂建设期间,他每天和工人们一起挖土、搬水泥。
臭豆腐生产出来后,销路又成了问题。不久后,杨城在江汉路新佳丽广场对面开了家“杨诚臭豆腐”店。店名为何和杨城的名字不一样?他解释说,媒体在传播他创业故事的过程中,将“杨城”错写为“杨诚”,“杨诚的名字太‘响亮’,所以干脆将错就错”。
3年来,“杨诚臭豆腐”在全国已有147家加盟店。杨城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武汉中庭汉府餐饮服务有限公司。
转型快餐以趣味营销吸引食客
臭豆腐店加盟前景如何?2014年年底,杨城曾给长江商报记者算了笔账,加盟门店大概投入一两万元即可,小的加盟店只是在路边支个摊位,花个2000元就能开始营业,“纯粹走加盟模式,已经陷入瓶颈期。”
杨城的预言很快得到验证,2015年一整年,147家加盟店超九成退出,目前实际还在继续营业的只有20余家。
2015年年初,位于江汉路的店面,因建设施工将被拆除。唯一一家杨城自主经营的臭豆腐店的歇业,迫使他另谋出路。
“再寻门面意义已不大,只能转型。”经过半年的筹备,杨城和自己的合伙人娄斌,在汉口西北湖新世界国贸店负一楼开了家名为“一颗卤蛋”的快餐店。
昨日中午用餐高峰时段,长江商报记者走进“一颗卤蛋”店面看见,如同刚开业时,来排队就餐的食客不下40人,而旁边的3家知名品牌快餐店却已经关门歇业。“目前一个月营业额能超过30万元,纯收入在八九万元左右。”杨城说。
“对于白领来说,午餐是刚需,我们每天提供35个菜,15元到20元就能吃好吃饱。”娄斌说,就连附近小餐馆的老板偶尔也会来他店里吃饭。
生意这么火,也不是没有缘由。杨城介绍,还没开业前,他们做市场调研时发现,附近写字楼的上班族应该是主要目标人群。于是,他们买来大量玫瑰、百合花,推销人员穿着40厘米高的高跟鞋在周边分发。花上系着“一颗卤蛋”的标识,但没注明是做什么的,借以提升消费者的好奇。开业当天,他还开展“藏宝图”活动,只要拿着“藏宝图”来就餐,一律打八折。这些符合年轻人口味的营销手段,让“一颗卤蛋”从开业时就异常火爆。
不断创新开展针对性餐饮服务
爱吃的人,通常拥有多变的口味和好奇的心理。想满足“吃货”的舌尖,餐饮店必须不断推陈出新。这正是食客对餐饮行业的要求之一:变化。
负责产品研发的娄斌介绍,“一颗卤蛋”有专门的新品开发部门,每周会推出五到七个新菜。
记者现场发现,顾客平均需要等候10分钟才能拿到自己选择的饭菜。经常来就餐的李女士告诉记者,等候的确让人有些心烦,“不过冲着每天变化的菜品,等待就当是减减肥。”
杨城介绍,第二家“一颗卤蛋”将于今年中旬在汉口香港路开业,第三家店也在筹备当中。他还表示,新开的门店也会发掘区域性的优势,例如香港路门店附近有武汉市儿童医院,新店将会向孕妇和幼儿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服务。
杨城的创业经历还引起了政府部门的注意,近两年来,他获得武汉市“青桐计划”等扶持,“一共获得了20万元,这些资金对我们这类初创企业而言太重要了,弥补了研发经费不足的缺口。”
融资额从70万一路“涨”到400万
然而,“一颗卤蛋”的发展轨迹同样囿于传统餐饮发展,依靠不断开店显然无法实现效益的突飞猛进。
今年3月2日,对于“一颗卤蛋”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中庭汉府获得了绝味鸭脖的400万元融资,主要用于菜品研发工作。由于绝味注资后占股30%,这也意味着该公司目前市场估值已达到1200万元。
然而,这400万元也不是绝味鸭脖一口气“砸进去”的。“当初是朋友向绝味鸭脖推荐,随后对方公司高层来考察了三四次。”杨城说,一开始绝味鸭脖计划投入70万元,我们不停地游说:新开的餐馆定位为都市快餐,主要服务80后、90后人群,“最重要的是,我们有一支较为完整的研发团队。因此,融资金额从70万元一路‘叫价’到了400万元。”
绝味鸭脖该项目对接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正是看中年轻人有把控市场未来方向的能力,才有了融资决定。
对于股权分配,杨城也有思考。娄斌是他的创业伙伴,但在融资前,他们的股权分配是杨城占95%,娄斌占5%。“这是因为大多注资企业不希望股权分散,可是我们在年终分红时,实际是对半开。”
资金进入后怎么办?杨城表示,现在正在寻找项目合伙人,目标金额是1200万元,每人出资20万元即可加入,目前还在抓紧新菜品的研发。至于更远,他表示,如何将中式餐饮用最快最新鲜的方式呈现给消费者是一直追求的目标。
2000年,日本软银向阿里巴巴注资2000万美元,但在马云看来,当时并不需要这么多钱。现在,杨城坦言,他也有同样的困惑,400万元对于公司目前的菜品研发而言,绰绰有余,“如何合理用好每一分钱是当务之急。”
◎记者手记
长江商报助力全民创业
在敲定绝味鸭脖400万元融资后,杨城第一时间给记者打来电话。用他自己的话说,一来是出于对长江商报多年来长期关注的感谢,再者希望通过本报平台结识更多勇于创业的人群。
杨城不是一个人在创业,在他身后,有融资企业、有合伙人、有媒体,还有政府部门。4年多来,他的创业史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贴切地融合在了一起。
实际上,杨城认为能走到今天,是“被逼”出来的,“当年开臭豆腐店只是想赚个学费,没想到被报道出来后,一发不可收拾”,长江商报已先后5次报道他的创业故事。同时,合伙人的加入又促使他不能轻言放弃。公司有了一定规模时,政府部门又给予这位创业大学生巨额资金扶持,帮助他走出困境增添强大的动力。
杨城还是一如既往的朴实,来店里巡查坐的是地铁,穿着也仍与普通大学生无异。谈笑间,他说得轻松,但谁都知道,创业道路并不容易。我想,助推他走到今天的,大概也离不开这份质朴的坚持吧。
“一颗卤蛋”快餐店创办人杨城(右)与合伙人娄斌。本报记者 王筝 摄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