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撤销学位点倒逼高校教育质量升级

撤销学位点倒逼高校教育质量升级

2016-04-11 00:57:35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重申报、轻建设现象犹存,全国42所高校50个学位授权点不合格被撤销

□本报记者 张衡

“如今国内不少高校纷纷向综合性高校升级,学科设置犹如‘摊大饼’。”近日,湖北一所大学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感慨,撤销学位授予点无疑是对学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敲响了一次警钟。

3月25日,教育部发布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14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结果及处理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42所高校的50个学位授权点被评为“不合格”并被撤销,且5年之内不得重新申请,其中包括部分985、211等知名院校。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学位授予点重申报,轻建设现象犹存。

对于此次撤销“不合格”学位授予点,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坦言,其背后是对学位点质量形成倒逼,为筑牢学位授权点的内部质量提供保障。

50个学位授权点被“亮红牌”

教育部网站日前发布的评估结果显示,全国共有42所高校的50个博士、硕士和专业学位授权点被评估为“不合格”,另有95个学位授权点被要求“限期整改”。

此次评估被亮红牌的高校中,不乏211和985高校身影。比如,博士学位授权学科评估“不合格”的有东北大学统计学、同济大学法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管理及华南理工大学法学。另外,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中,首都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被评估为“不合格”。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普遍存在重申报、轻建设,常举全校之力谋求获得更多的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但争取到之后则有些‘松懈’。”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这导致一些学位点研究方向模糊不清、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断层现象比较普遍。还有的学位点不注重学术文化建设,学术空气不浓,学风不尽如人意。

与不少学校学位授权点被国务院学位办分别亮红、黄牌不同的是,此次专项评估中,包括北大、清华、华中师范大学等27所高校主动提出放弃部分专业的41个学位授予点,这无疑体现了高校对办学自主权的履行。新的《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以华中师大为例,该校有14个学位授权点接受了此次专项评估,在学位点自评工作中该校自主撤销了包括工程硕士(领域:材料工程)、工程硕士(领域:项目管理)、工程硕士(领域:物流工程)等3个专业学位点,该校另外11个学位授权点在国家专项评估中全部合格。

“高校主动提出放弃学位授权点,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本单位学科建设目标和人才培养条件,做出的实事求是的选择。”华中师大党委书记马敏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这体现出一所高校对学生、社会,更是对手中的权力负责。马敏认为,主动放弃授权的41个学位点,或与本校办学方向不符,办学资源无法承载,市场需求过于饱和,脱离学校办学优势等因素相关,“‘主动放弃’是高校自律机制不断走向完善、办学自主权不断规范的体现”。

红牌、黄牌倒逼质量提升

“一所高校获取学位授权点,对高校而言是来之不易的,是学科长期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意味着学科建设成果获得认可,能为学校争取到更多优质办学资源。”原湖北大学副校长周积明教授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此次评估被亮红、黄牌的学位授权点,对学校的负面影响很大。

根据《通知》显示,评估结果为“不合格”的学位授权点,5年之内不得重新申请。2016年招生工作结束后不得招生,在学研究生按原渠道培养、授予学位。撤销的学位授权点数,由各省级学位委员会按规定统筹用于本地区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但不得用于本次按“不合格”撤销学位授权点的学位授予单位。

另有95个评估结果为“限期整改”的学位授权点,将进行为期两年的整改,2016年招生工作结束后暂停招生。整改结束后接受复评,复评结果为“合格”的恢复招生,复评结果达不到“合格”的撤销学位授权。

周积明解释,以申报博士授权点为例,目前仅允许申请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已不再批复建立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是学科大类,而二级学科是其下的学科小类,这无疑增添了博士学位授予点的申请难度。另外,由于高校学位授予点的名额有限,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或导致撤销学位授权点的学位授予单位直接丧失名额,而争取名额的难度将相当大。

“被撤销学位授权点不仅影响学校声誉,还会对该学科后期学术交流及研究带来不利。”周积明补充道。

“撤销博士学位授权点对学院以及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同济大学作为此次博士学位授权点被撤销的学位授予单位,该校法学院副院长宋晓亭表示,对学生来说,接下来学校已经谈好的与德、美两国科研院所进行知识产权双博士培养的计划可能无法进行,而学生还未毕业学位授权点就被拿掉了,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影响无法估计。

同济大学法学院一博士生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取消授权点会对今后的学业、学术研究、就业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专家:鼓励第三方参与评估

“此次撤销部分高校学位点,初衷是通过评估,建立完善学位点优胜劣汰流动机制,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谈及此次评估的目的,马敏认为,通过建立学位授权点评估与监督体系,筑牢学位授权点的内部质量保障网。

高校应如何善用法律赋予的权利,把学位授权点办好?

“让学位点调整进入常态,需要政府和高校双方共同努力。”别敦荣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将应该下放给高校的权力下放。高校应当加强依法办学,以质量为生命线,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改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办学条件,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加强社会参与高等教育治理的新机制建设,鼓励社会团体开展第三方评估,拉近高校与社会的距离,发挥社会问责对促进高校提高办学水平的作用。

马敏则认为,学校应该坚持用新发展理念来引领指导学科建设,合理定位、突出重点,注重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与互动”,推动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优化,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办学治校规律,加强科教结合、产学融合、协同育人。

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专家建议,对于撤销学位授权点,教育主管部门还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申述机制,架构一道教育主管部门与学位授权点高校充分沟通交流的桥梁。

周积明表示,目前,针对于学位授权点的授予和撤销,目前还无相应的申诉途径。在对专业学位进行评估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双方持争议的地方。这就需要给高校一个交流、反馈、答辩的机会,并将其形成一个长效机制,让申述的渠道更为畅通。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将应该下放给高校的权力下放。高校应当加强依法办学,以质量为生命线,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改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办学条件,注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

教育部撤销“不合格”学位点。央视画面截图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