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新兴金融机构应把好准入关

新兴金融机构应把好准入关

2016-04-22 01:20:18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志在富民”是很重要的目标。百姓的财富得来十分不易,金融行业切不可为了“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而放低门槛。

在演艺界,很多明星既忙演出又操持基金,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而最近,他们中的一些人需要通过一场考试,才能重新获得基金从业资格。这是因为,中国基金业协会日前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对从业人员资质提出明确要求。

演艺界人士深度参与基金管理行业,是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繁荣程度的一个侧影。然而,私募基金行业勃兴的同时,也伴随着“野蛮生长”的乱象。比如,一些机构滥用登记备案信息非法自我增信,一些机构从事公开募集、内幕交易,一些机构以私募基金的名义从事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从今年初开始,包括中国基金业协会在内的相关部门对整个行业进行整肃,以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此次的整肃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严格把好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准入关口,用严格的条件筛选出合格的基金管理人;二是规范私募基金日常的运营管理,特别是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内容,比如近期出台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规定了募集主体、募集程序、账户监督、信息披露和人员法律责任等多方面内容。

近年来,伴随各类细分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百姓财富存量上升带来的理财需求激增,以及互联网技术的推广普及,各式各样的理财服务机构以惊人的速度急剧膨胀。应该说,这些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对于填补传统金融机构投融资服务空白、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值得警惕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理财机构打的是理财的幌子,做的却是非法集资和“庞氏骗局”的勾当,骗局一旦败露,投资者就会血本无归。

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监管部门的职责所在,要想有效保护投资者,首先要把好行业准入关。近期暴露风险的理财平台,多数存在监管职责不清、准入门槛过低和从业人员鱼龙混杂等问题,这些问题与行业准入的把控有很大关系。目前,传统金融机构的准入和退出已经有了比较严格的规定,而一些新兴的理财类金融机构却处于监管盲区,要想切实防范风险,必须厘清监管职责,尽快将其纳入监管的视野之内。

投资者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承受能力千差万别,所以理财机构和产品也要分出层次,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特点应当恰当匹配。一方面要对机构准入、从业人员准入和日常运营进行严格规范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志在富民”是很重要的目标。百姓的财富得来十分不易,金融行业切不可为了“把冰箱卖给爱斯基摩人”而放低门槛,吞噬老百姓的血汗钱。(人民日报)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