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税制的进步,是一国治理能力提升的体现。增值税取代营业税,在税制结构上更显公平、公正,对于提升国家现代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税制变迁,见证国家进步。
2016年5月1日,已试点4年的营改增全面推开,昔日地方第一大税——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将这场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最深刻的财税改革推向高潮。
上世纪中叶,法国等欧洲国家率先引入增值税,由此迈向经济转型时代。如今,处在发展关键节点的中国,通过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助推“十三五”中国经济迈向更高层级。
当前世界经济仍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大。“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营改增这招“大棋”时作出了郑重承诺。
据统计,从2012年启动试点4年来,营改增已累计减税6400多亿元,惠及592万户试点纳税人。改革全面推开后,今年减税将超过5000亿元,是本届政府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减税。
营改增在我国全面推开试点后,增值税作为第一大税种,所占税收比例将达到42%左右,对中国经济将产生深远影响。短期看为更多企业减轻税负,长远看则利国利民。
营改增的政策取向,更强调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产业分工优化,拉长产业链,带动制造业升级。试点4年,其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巨大撬动作用已经显现。
据税务部门统计,营改增试点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45.5%逐年提高到2015年的50.5%,首次占据中国经济“半壁江山”。2015年底营改增试点服务业企业达到510万户,是2013年试点企业数量的1.35倍,改革成效好于预期。
专家指出,对企业来说,营改增的减税并非躺在原地不动就可以“坐享其成”。相比营业税,增值税对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必须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科学管理规范经营,才能最大程度地享受改革红利。
全面实施营改增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具有一举多得、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显著作用,既可以为当前经济运行提供有力支撑,还能为未来发展增添持续动能。
为保障这项改革顺利实施,确保实现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税务总局已合计出台112项改革准备工作,与地税一同完成了1000多万户纳税人的征管档案移交,加强督察,加大培训,让企业尽快适应新税制。
税制的进步,是一国治理能力提升的体现。
好的税收制度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到2020年我国要基本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匹配的现代税收制度,增值税取代营业税,在税制结构上更显公平、公正,对于提升国家现代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新华社)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