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中国艺术家协会称自己被“山寨”,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继续组织拍卖
□本报记者 张衡
看似威风凛凛,实则未在我国民政部门合法登记;个别“国字头”协会,甚至在被通报后,仍在以发展会员、发放牌匾等形式继续敛财。
日前,长江商报记者致电被民政部通报的527家违规“山寨社团”之一——“中国艺术家协会”,该协会负责人范晓伟称:“我们承认自己是离岸社团,但不是山寨社团。”不仅如此,长江商报记者在后续采访中发现,该协会目前还在准备与相关协会联办学党史、国史等活动。同样被曝光的“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仍在声称,想入会成为“院士”基本要求除开一定的专业水准外,必须缴纳“院费”,每年向该院缴纳100元。
除了买卖头衔和奖项,组织活动,一些“社团”还会变相敲诈勒索企业。武汉一初创企业负责人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他曾接听过“协会”的入会邀请电话,在婉言拒绝后,“协会”工作人员扬言,如果他不入会将会受到协会会员单位的挤压,公司难以立足。
“这些‘离岸社团’‘山寨社团’拉‘国字头’大旗,抓准的是公众思维的定势效应。”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学专家高建明教授解释,这些山寨协会抓住了人们的社会心理,用看上去较为权威的名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去认同它。
山寨协会与正牌社团重名
近日,民政部公布第六批100家“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自今年3月16日,民政部分批次公布了“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山寨社团”名单曝光总数已经达到527家。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些被曝光的527家社团中,八成以上名称中被冠以“中国”、“中华”、“国际”等字样,如中国物流行业协会、中华医学发展研究会、国际诚信企业协会等。其中,诸如“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等不少“山寨社团”名称与与民政部登记的正规社团重名。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官网说,此类“野鸡协会”是指未经民政部门依法登记,擅自在境内吸纳会员、开展活动,名称与依法登记的协会、学会相似,容易造成视觉混淆的非正规行业协会、学会。
根据《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规定,全国性的社会团体,由国务院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地方性的社会团体,由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团体,由所跨行政区域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登记管理机关负责登记管理。
相关专业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解读称,按照规定冠名“中国”字头的协会,须由民政部登记备案,否则该协会组织就不具备合法性。
第六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中,文化、艺术、风水成为了重灾区。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诸如“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中国传统文化协会”、“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与民政部登记社团重名)这三家“山寨社团”冠名高度重合,虚拟冠冕堂皇的头衔使公众对其难辨真假。
“这些‘离岸社团’‘山寨社团’拉国字头大旗,抓准的是公众思维的定势效应。”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学专家高建明教授解释,人们在社会认知的时候,往往在不自觉的心理状态下去特定地认识。这些山寨协会即抓住了人们的社会心理,用看上去较为权威的名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去认同它。
明码标价敛财手段多样
“如今‘山寨’社团太多了,去年还有一家‘协会’通知我去东莞参加一项活动。”武汉一颇具规模的电商企业负责人胡衡(化名)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之前曾有不少“协会”通过手机、电子邮箱主动联系他,邀请他入会参加活动,有的甚至打着阿里巴巴集团的旗号,明眼人一瞧就知道是假的。
高建明也透露,他也曾收到一些“山寨社团”的邀请函。其中一个“协会”曾向他表示,只需要缴纳数元钱即可登上“中华名人录”,这令他哑然失笑。
近年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已接到涉及“山寨社团”的投诉案例200多个。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离岸社团”“山寨社团”敛财手段多样,其手段包括,明码标价买卖头衔和奖项、通过培训交流搞活动大肆收费、巧立名目变相敲诈勒索企业等。
不少“山寨社团”收取会费,并能获得相关头衔。在此次曝光的“山寨社团”中国名家书画研究院,它网站上称自己为中国最大的书画院,是由中国不同流派的美术家组成的艺术团体,院址设在中国首都北京,还将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成立分院及大中城市创作基地。现有“院士”500多人,其中书画艺术名家100多人。成立近十年来,组织书画活动200多次,新闻宣传报道累计十多万次。在“协会”的章程中,16名书画名家被“聘为”名誉院长。如何成为该院“院士”?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想入会成为“院士”基本要求除开一定的专业水准外,必须缴纳“院费”,每年向该院缴纳100元。
长江商报记者多次尝试拨打网站上标注的联系电话,可一直处于占线状态。不过多位业内人士称该院还组织多种活动,如书画家笔会、拍卖以及组织相关书画活动等,并借此牟利。该院章程第二十四条明确:本院对联系社会赞助和有偿服务活动的有功人员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
中国艺术家协会不承认山寨
民政部前后通报了500多家“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如今这些社团怎么样?长江商报发现,在百度搜索上,搜索其中一些社团名称,直接显示: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主管的中国社会组织网曝光首批“山寨组织”名单,某某协会为虚假组织,请勿上当受骗。如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中华慈善国际联合会、中国三农协会等。但仍有部分被曝光社团百度上可搜查,网站还可打开,也依然在组织活动,如中国艺术家协会。
据媒体报道,中国艺术家协会5月份仍在招募会员。真的如此吗?昨日,长江商报记者打开中国艺术家协会网站发现,其会员专区不少会员还为文艺界名人,网站头条为协会的声明,称自己被“山寨”。该协会负责人范晓伟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承认自己是离岸社团,但不是山寨社团,离岸与山寨还是有区别的。”他介绍,协会2005年在香港注册,在全世界有近万名会员,但不向会员收取会费,他称“协会不靠会费来赚取运营费用,也不以敛财牟利为目的”。
中国艺术家协会自成立以来,一直开展学党史、国史等活动。有业内人士质疑该协会通过开展相关活动赚取利润,范晓伟对此回应称该活动本身是公益性的,不收取费用,但协会接受相关企业赞助,其中每年暑期开展的学党史、国史等活动受到相关企业欢迎,赞助费用在200万左右。“赞助企业来自海内外,”范晓伟说,这些费用主要用于开展活动。目前,该协会还在准备与相关协会联办学党史、国史等活动。
实际上,长江商报记者调查发现,许多“离岸社团”仍在通过各种办法开展活动。
“离岸社团”“山寨社团”为何长期存在并屡禁不绝?高建明认为,社会心理的普遍存在予以了“社团”生存的土壤,同时法律、政策上的不完善让它们有机可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专家乔新生教授认为,内地社团登记备案的条件相对苛刻,一些从事正常活动的社团登记的积极性不高,更别谈一些非法为目的社团。在乔新生看来,国家适当放宽社会团体登记管理相关法律条例,让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纯民间性的社团能公平竞争,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团体活动的氛围,有助于给协会带来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对于从事非法活动的社团,相对应的各个部门要各尽其责,加强打击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4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民政部指出,2017年1月1日起《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实施后,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境内开展活动必须遵守这部法律的规定,否则公安部门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编后
以政策落地倒逼社团职能回归
“山寨社团”一经清理就曝光527家,甚至画皮被揭之后继续浑水摸鱼,瞒天过海,牟取暴利。这意味着什么?如果漏网之鱼太多,是鱼太狡猾,还是渔网的洞过大?
“天下事坏于懒与私。”坏于懒就是发现了问题却迟迟不解决,得过且过,最后造成大麻烦。在第六批“离岸社团”“山寨社团”名单中,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有3家山寨社团与民政部登记社团重名,其冠冕堂皇的头衔使公众对其难辨真假。由此看来,除了山寨社团处心积虑的“拉大旗作虎皮”,真社团发牌匾作保证敛财放出“烟雾弹”也不容小觑。
当务之急应及时建立权威的、可查询社团真伪的数据平台,让公众便捷地查询真伪。另一方面,一些挂靠在行政机关名下的合法社团应切实回归本位。近年来,《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先后出台,要求社团和协会回归公益属性,向民间自治社团组织转变。在有了方案和办法之后,接下来的当然是落实。从现状来看,这些努力还应做得更好。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