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近一年多来,我国先后多次降准降息,一些城市还调整首套房房贷认定标准、降低二套房贷标准、取消“限外”政策。与此同时,有些房产中介、开发商乃至金融机构,或明或暗地搞起了“首付贷”业务。这些动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住房市场的向好,也给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增加了潜在风险。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继续加杠杆既会加重民众的生活压力,也不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首先,我国很多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已经很大,加杠杆刺激房价走高,房价收入比将进一步加大。2015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万元,即使是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的人均年收入也分别仅有5.3万元、5.3万元、4.7万元和4.5万元。在偏态分布状态下,多数人的收入往往会低于平均水平。房价收入比本已经悬殊,加杠杆必然会刺激一些地区房价大涨。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房价与收入的差距必然继续扩大。
第二,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还相对较低,加杠杆将对一些民众的生活增加不确定因素。尽管多年来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但由于我国人均GDP仍处于世界中等偏下水平,且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多数职工养老金水平较低,就医也需要自付一定比例,还有相当医疗项目属于自费。若是加杠杆,贷款的门槛越低,贷款的比例就越高,贷款的本金及利息也越高,还贷的压力也越大。
第三,加杠杆会再次刺激投资性需求,不仅不利于去库存,还有可能积聚新的房地产泡沫。加杠杆不仅释放了部分刚需和改善性需求,还刺激了投资投机需求。若继续加杠杆,必然导致旧有的泡沫尚未挤出,新的更大的泡沫又在刺激下积聚。
第四,加杠杆会积聚楼市泡沫,必然使发生金融和经济危机的风险加大。虽然目前我国房贷在总贷款中的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但如果持续加杠杆,甚至让“首付贷”大行其道,并因此加剧了楼市泡沫,还贷风险和银行坏账风险都将明显上升。一旦泡沫破裂,相当一部分依靠贷款的炒房客将无力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是刚需或改善性需求,高房价加高杠杆,一旦个人及家庭出现影响收入和支出及贷款人还款能力的特殊情况,就可能带来还贷风险。
不继续加杠杆,那又该如何去库存?要靠人的城镇化。2014年末,我国一产从业人员比重已经降至30%以下,为29.5%,但总人口中乡村人口的比重仍为45.3%。早在2005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一产人员比重就分别达到了1.6%、4.4%、2.4%、1.3%和3.6%。所以说,推进人的城镇化和推动一产人员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过程,在我国还远未完结。因此,要在坚持居住属性和分城施策原则的前提下,在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同时,加快人的城镇化进程,进而带动二三线城市去库存。(经济日报)
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着眼,继续加杠杆既会加重民众的生活压力,也不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