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一年内全国新建项目超30个,专家表示,对新能源汽车要保持头脑冷静
过去一年多时间,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风起云涌。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全国新建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超过30个,规划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而在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同时,专家表示,对新能源汽车要保持头脑冷静,如果不慎,行业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新能源车制造炙手可热
新能源汽车制造近年来炙手可热。据悉,大众增资220亿欧元用于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比亚迪募资150亿元用于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项目研发,力帆也斥资15亿元兴建新能源汽车基地,而万向、新大洋等一些只有专用车生产资质,或者连整车生产资质都没有的企业也纷纷涉足新能源汽车制造。不仅如此,乐视、腾讯、百度、易车等很多互联网企业也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其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一些企业甚至要直接进入整车制造领域。
根据工信部统计,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接近50万辆,达到全球最大规模。
在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同时,业界也存在着是否投资过热的担忧。近两年来,各地政府兴建汽车产业园的热情高涨,在传统制造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为了拉动当地经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成为很多地方政府鼓励投资的重要方向。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1月到2016年3月,全国新建的新能源汽车项目超过30个,规划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规划的产能超过300万辆。而这些新能源汽车建设项目大多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的形式存在,并且呈现遍地开花的趋势。
“感觉像是疯了,资金疯狂地进入这个领域,地方政府也在招徕更多项目上马。”一位长期研究新能源汽车的行业人士表示,在过去一年多时间中,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风起云涌般的投资热潮几乎每隔几天就会发生一次。
这种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副作用开始显现。据了解,2015年5月和6月,河南和谐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和谐汽车下属全资子公司)先后收购绿野汽车公司64.64%和22.93%的股权,从而持有绿野汽车87.57%的股权。但绿野汽车公司自2015年5月至今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公司原有的生产骨干员工技术管理人员已基本流失。
业界人士表示,传统汽车制造过去曾经历过大扩张,产能过剩至今都是一大难题;如今在新能源汽车上,由地方政府、企业、资本三方共同发起的新一轮投资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低质重复建设、落后产能扩张的担忧。
应把更多精力放在“补不足”上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对新能源汽车要保持头脑冷静,行业发展还有很多短板和瓶颈,如果不慎,行业可能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他认为,目前企业把过多的资源放在了新能源汽车的产能扩张上,而忽略了技术进步,这将降低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与国外相比,国内企业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超越更多的是产量和市场规模的超越,而非技术上的超越。国内企业应把更多精力放在“补不足”上。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副会长苏晖表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必须客观,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在产品推广方面都要杜绝过热、过度,要认清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的客观事实,循序渐进。
同时,苏晖说,在实现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关注一些具体的困难,例如,纯电动汽车的电池稳定性和耐久性、续航里程的提升、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废旧电池的处理等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和落实。
(经济参考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