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滴滴总裁谈未来发展称,不靠大把“烧钱”换取市场份额
□本报记者 黄聪
昨日,滴滴总裁柳青在Recode(美国知名科技网站)举办的“Code Conference”大会上透露,滴滴新一轮的融资仍未结束,已经募集到的资金总额远超35亿美元(约230亿元人民币)。她同时认为,市场领袖无需购买份额,只有规模较小、较低效的企业才被迫这样做。
谈投入滴滴将不靠补贴换市场
上月,滴滴刚获得来自苹果公司的10亿美元战略投资。柳青表示,滴滴一直在寻找像腾讯和阿里巴巴这样的战略投资者,“因为国内移动出行领域刚刚起步,市场渗透率仅为1%。尽管空间巨大,但并不是滴滴自己就能单枪匹马做成的,能带来最大战略价值的合作者才是滴滴想要的。”
柳青透露,本轮融资还在进行中,已经募集到的资金总额超过35亿美元。这也意味着本轮融资结束后,滴滴将成为全球资本最为充足的科技创业公司之一。
有了充足的资金,不免让人猜测滴滴是不是会用于“烧钱换市场”。柳青却表示,当前的补贴比两三年前已大幅减少。因为滴滴平台的网络效应越来越强劲,如果平台上没有足够的司机,乘客可能需要等一个小时才能坐上车,“在行业初生之时,需要给予用户特定激励来进行市场教育,但是当滴滴日订单已达1400万时,就不再需要了。”
谈利润已在200多个城市实现盈利
柳青认为,虽然有些企业补贴维持在一个较高比例,但这并没有动摇滴滴的市场领导地位,“市场领袖无需购买份额,只有规模较小、较低效的企业才被迫去这样做。”
柳青说:“中国是独特的市场,技术将成为制胜关键,补贴不再是重点,没有人为了拿30%的补贴而愿意等上30分钟。”
她还透露,滴滴已经开始在很多成熟的市场中收获,在滴滴覆盖的国内400多个城市中已经有200多个盈利,“中国有13亿人的市场,我们和Grab(东南亚打车应用软件)一起服务近20亿人,投资于这样的市场领袖是非常明智的。”
谈合作全球投资3家公司发展强劲
截止目前,滴滴已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了Lyft、Grab及Ola,并正在逐渐实现与这些本土服务的互联互通,4家公司提供的服务几乎覆盖全球50%的人口。柳青认为,滴滴和这些合作伙伴在一起的理由有很多,有很多经验可以分享,“比如我们的顺风车产品、司机预设目的地、接送顺道上下班的同行者。很幸运中国市场这么大,我们的算法能得到比较充分的测试和磨砺,这些都可以分享给伙伴。”
与柳青同台进行圆桌互动的Grab CEO安东尼证实了柳青的说法,他表示Grab也在东南亚上线了类似的顺风车服务。去年8月,滴滴参与了Grab一轮3.5亿美元的融资。Grab目前覆盖东南亚6个国家,在整个东南亚的市场份额超过75%。
滴滴投资的另一家公司Lyft,在美国市场上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数据显示,Lyft的市场份额较去年几乎翻番,今年一季度增加了40%,在旧金山等城市的份额已接近45%。
谈战略尚未投资无人驾驶业务
第三方数据显示,截止目前,滴滴在中国专车市场上占据份额超过87%,网约出租车市场份额近乎100%。在技术层面,滴滴一年前就已经开始大举投入,有一半员工是工程师。
尽管占据行业龙头地位,滴滴也想进军当下最热门的领域无人驾驶。柳青透露,滴滴和行业里所有参与者都有对话,几乎所有的汽车厂商都主动找滴滴。“我们的平台是开放的,技术上是中立和多样性的。”柳青认为,无人驾驶技术会走在前面,但如何商业化是关键。当无人车成本下降,传统汽车也会更便宜。滴滴正在密切跟踪这些有意思的进展,但目前还没有直接投资于无人驾驶业务。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