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无论货币政策还是财税政策,都是在改变经济体系中的货币数量,改变财富在社会中的分配,并没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是安倍经济学的软肋所在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近日正式宣布,将消费税率从8%调高至10%的时期延后两年半,从明年4月延至2019年10月。安倍还决定寻求额外的5万亿至10万亿日元预算规模,此次既推迟加税,又增加预算,无疑将对日本政府的财政形成巨大压力。
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安倍经济学”取得了一些效果。然而,安倍经济学“第三支箭”,即结构性改革从未“射出”。日本经济长期面临劳动人口减少、老龄化加速、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费用增加、产业空心化、国内需求长期低迷等结构性问题。日本结构性改革之所以未获进展,主要源于国内阻力。日本民众认为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将导致更多失业而非增加就业。以安倍经常挂在嘴边的两项“亮丽”指标——失业率和薪酬为例,从表面统计看,这两年日本的失业率有所下降,薪资有所增加。但实际情况却是,临时工与合同工在就业人群中的比例不断上升,薪资涨幅远低于推动2%通胀目标所需的幅度。
安倍经济学进一步膨胀了政府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无论货币政策还是财税政策,都是在改变经济体系中的货币数量,改变财富在社会中的分配,并没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也是安倍经济学的软肋所在。没有经济的实质性增长,债务就难有持续性,政府要么增税减支,要么增发货币,无论哪种方式都是财富的转移与再分配。货币和财政政策归根到底只是“争取时间”的政策,无法长期持续。事实上,日本央行大量购买的日本国债已呈现出利率大幅下降(价格上升)的泡沫迹象。此外,2016年1月日本央行实行了负利率政策,剩下的政策空间正在缩小。另一方面,2014年日本政府总债务与GDP之比达到249%,处于世界最高水平。日本政府防止债务进一步积累已迫在眉睫。日本不应一味依赖在短期上加快开动经济发动机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而是应消除金融和农业等各个部门仍存在的一系列难以打破的限制政策,推进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开放,以提高持续下降的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参考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