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25家鄂股定增558亿促产业转型

25家鄂股定增558亿促产业转型

2016-06-13 00:07:00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湖北能源定增60亿联姻三峡集团

□本报记者 沈佑荣

借助资本市场,湖北A股上市公司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越走越宽。

Wind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湖北有25家公司实施了34次定增,涉及资金558.55亿元。而今年,已有15家公司公布了17次定增预案,计划定增479.35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上市公司大多是通过定增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如湖北能源定增60亿元嫁入央企,与长江三峡集团实现信息共享、资源互补;人福医药定增25.5亿元为产业布局输血。此外,还有一些公司则是通过定增实现转型,如出身化工的天茂集团通过定增切入保险领域,成为化工、保险双主业。

6月8日,来自湖北一家上市公司的陈强(化名)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地产、白酒大环境不太好,公司通过实施定增切入量子通信领域,将会帮助公司提升竞争力。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通过定增实施并购重组,将有益于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企业竞争力。

15公司再推17次定增预案

湖北A股上市公司越来越注重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

Wind数据显示,去年至今,湖北A股87家上市公司,已有25家公司共实施了34次定增,涉及金额558.55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实施定增的公司,有以天茂集团、回天新材、新洋丰为代表的化工企业,有人福医药、中珠控股等医药制造企业,有京山轻机、石化机械等专用设备制造企业,还有房地产企业福星股份、电力热力企业湖北能源、凯迪生态。除此之外,还有计算机、通信如烽火通信、高升控股等,以及广播电视行业的当代明诚、商业百货如鄂武商A等。

值得注意的是,25家公司中,有的公司多次实施定增,如当代名诚紧锣密鼓地实施了4次定增,涉及金额21.09亿元。此外,凯乐科技、高升控股、凯迪生态、烽火通信等也分别实施了两次定增。

25家完成定增的上市公司中,定增金额最大的当属天茂集团。而定增金额最少的则是力源信息。

除了上述25家公司推出的34次定增已经实施外,今年以来,又有15家公司共计推出了17次定增预案,涉及资金共计479.35亿元,逼近去年至今已经实施定增的水平。推出定增预案的公司涉及计算机通信、化工、设备制造、电力热力等领域,如金运激光、襄阳轴承、天茂集团、兴发集团、凯迪生态及武汉控股等。认购方式方面,除了金运激光、鼎龙股份及武汉控股是以资产置换,其余的均已现金购买。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定增预案中,鼎龙股份、航天电子、襄阳轴承已获得证监会批准,三峡新材的定增预案发审委已通过,烽火通信的预案已获得国资委批准。

定增实施力推产业转型升级

湖北A股上市公司纷纷推出定增的背后是产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实施定增,公司切入量子通信领域,能提升公司竞争力。”对于公司定增实施,陈强坚定地看好。

陈强说,公司主业是制造业,随着产业调整,公司曾进入地产、白酒,但近年来,地产及白酒的增长遭遇天花板,公司业绩逐年下滑。公司及时抓住机遇,通过实施定增完成了并购,去年以来,业绩触底回升,目前发展势头良好。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实施定增的上市公司多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的,有的还通过并购重组走出了困境。

公开信息显示,天茂集团的并购属于转型。受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处于化工领域的天茂集团发展遇阻,2013年亏损过亿元。去年,公司完成并购,将国华人寿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今年又加码保险业务,拟定增95亿元收购安盛天平,努力达到财险、寿险业务的协同效应。

高升控股也是通过定增并购来完成转型。资料显示,处于毛纺织领域的高升控股,近几年业绩不太好看,沦为壳股。去年底,公司推出定增方案,拟通过定增转型为网络服务,涉及资金11.5亿元。转型后的公司业绩打了翻身仗。今年一季报显示,实现净利润0.35亿元,是去年同期的5.4倍。

除了转型外,不少公司则是借助定增并购完成主业加码、产业链延伸。

烽火通信的定增募资就是加码主业。今年4月,烽火通信18.02亿元的项目募资获得国资委批准。从资金投向的项目看,显然是拓展主业。比如,融合型高速网络系统设备产业化项目拟投资5.16亿元,特种光纤产业化项目拟投资2.47亿元,海洋通信系统产业化项目拟投资3.70亿元,云计算和大数据项目拟投资4.13亿元,营销网络体系升级项目拟投资2.56亿元。公司亦公开表示,募投项目有助于公司在确保光通信主业的同时,面向智慧城市、云应用服务等新兴领域加大投入、形成规模,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保持公司在关键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

三峡集团50亿控股湖北能源则体现湖北国资改革的新思路。

去年3月,湖北国资委旗下的湖北能源推出定增加重组方案,引进三峡集团及陕西煤化。去年底,三峡集团出资50亿元拿下控股权,陕西煤化认购10.6亿元股票。

湖北国资委让渡控股权的结果正如湖北能源董事长肖宏江公开表示,三方合作可以达到优势互补,从而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壮大。

去产能、去库存换挡期并购重组还将持续

靠定增带动的并购重组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或将持续。

6月7日,湖北一家上市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一般而言,上市公司要转型或者进行产业链延伸,通常做法是并购。收购涉及到巨额资金,向银行贷款的成本较高,且不一定能贷到款,而采取向特定对象包括拟收购的资产方发行股份方式最便捷。

其实,一些手握资金的机构、自然人也满意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增。一名私募基金经理曾告诉长江商报记者,时下经济转型期,优质的资产不好找,无风险收益在不断下滑,能够参与上市公司定增也是不错的选择,而这或许是上市公司频频推出定增的原因之一。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并购重组中,不管是同业并购还是跨界重组,大多存在定增,毕竟拿出真金白银直接收购,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有些难度。此外,上市公司大股东注入资产,也多是采取定增方式。

上述上市公司证代认为,上市公司通过定增完成并购重组,对于上市公司而言,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快速做大做强实业的捷径。

不过,武汉一名私募基金经理表示,尽管说并购重组对上市公司产业转型升级有益,但也存在一些恶意并购、忽悠式并购,甚至存在并购中的利益输送嫌疑。

对此,前述证代表示,今年以来,针对并购重组过程中资产估值等,监管层监管明显趋严,未来,忽悠式重组的空间将会被大幅压缩。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通过定增完成产业并购,尤其是同业并购,对于上市公司产业提档升级有益,值得提倡。在他看来,在去产能、去库存的经济换挡升级期,产业的并购重组将会持续,发展遇到瓶颈的要转型,蓬勃发展的也要抢夺市场,这些都需要通过并购来完成。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