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千亿茶油产业需先打通融资通道

千亿茶油产业需先打通融资通道

2016-06-27 12:19:3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湖北茶油市场布局“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

□本报记者 刘亚丹 发自恩施

近年来种植茶树已渐渐带领村民脱贫,“相比于市场已经成熟的经济作物,茶油对很多农民来说还是非常陌生的。”湖北宜恒茶油公司基地合作社建设负责人舒宗文表示,他工作的最大难点就是调动农户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茶油的市场前景。

舒宗文告诉记者,目前宜恒选择合作的基地选址,多在还没有找到合适致富渠道的偏远山区,但融资难问题却制约着茶油产业的发展。

“农业投资风险大、回报慢,受气候、市场制约都比较多,耕地抵押贷款也尚在探索中。”6月24日,在省林业厅茶油办办公室,陈清波告诉长江商报记者,长期以来,银行在农业贷款上都相对谨慎,茶油产业的发展也受制于农业贷款难的融资现状。

专业合作社吸引农户发展茶油产业

恩施市沙地乡秋木村村民陈德军,于2015年加入宜恒沙地油茶农林专业合作社。陈德军介绍,合作模式上,农户出茶油苗款、出工、负责土地种植管护油茶树和采收油茶果;公司出技术、出设备、负责回收茶籽。价格上都是保底价收购,5年后油茶果产出获得收益,公司会返还农民当初所出资的茶苗款。

“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正适用于全省茶油产地。在湖北荆门市京山县,湖北汇澄茶油股份有限公司就与该县三阳镇梅子冲茶油专业合作社合作,现已吸引160多户农户发展茶油产业,年投入资金200多万元,新发展茶油面积3000多亩。

咸宁通山县茶油龙头企业黄袍山,其油茶产业园已经将茶油开发为洗护用品投入市场,公司拥有120余亩的省油茶良种定点繁育基地,每年为社会提供良种茶油苗500万至800万株。湖北黄袍山油茶产业示范园园区达产后,可年创产值22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辐射带动全县80多个村规模化种植油茶24.8万亩。预计在10年内,可辐射带动通城县及周边县市农户种植油茶40万亩以上,6万农民将从中受益。

事实上,宜恒正在推广的“龙株”公社还将恩施土特产通过公司自建渠道销售全国。该公司还成立恩施土特产线下品牌“硒八宝”,已在深圳、武汉等城市重点布局。

茶油企业打通市场受限资金匮乏

按照宜恒的计划,3至5年内,其10万亩的茶油基地可得到回报,1年的纯利润保守都会有5亿元。

“但是资金是大问题,农业投资大、见效慢,银行不愿意贷款也能够理解。”吴楚银坦言,由于目前国人对茶油的认知度还比较低,茶油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打通市场,目前线下商超的高额进场费、宣传费、条码费让茶油企业在商超的销售几乎为亏损。由于茶油原材料贵、加工工艺复杂,在售价上要远高于普通食用油。之前宜恒的茶油主要做高端礼品市场,近两年来高端礼品市场受到冲击,茶油企业也开始探索大众市场。

对于茶油贷款难的现状,2009年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制定《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对林业龙头企业和个体农户实行贴息贷款。但是农业抵押一直是个大问题,此前耕地和农村宅基地都不能抵押贷款。“土地转让拍卖都存在风险和问题,最近耕地抵押贷款倒是已经在讨论试点。”陈清波告诉记者,从全国范围内的经验来看,湖南、江西、广西三省为扶持油茶产业,省财政厅每年有拿出5000万元设立油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记者手记:

人们选择食用油大多先注重健康,再关注价格。或许以后人们可以有更多选择,比如物美价廉的茶油。

发展茶油产业,是解决我国粮油安全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茶油、核桃油、牡丹油等木本油料几乎成了健康油的代言者。值得一提的是,普通大众对健康食用油的认知却非常低。在这次采访之前,记者对于茶油非常陌生,甚至不知道其更甚于橄榄油的营养价值,更不知道我国是全世界茶油的主要产区。

走访调研号称“仙居”的恩施,百年野山茶树遍及山林,民族风情浓郁,空气清新,连路边的野菊花都被用来喂鸡。当地人习惯用茶油来做月子油给产妇催奶,或者用于烫伤、保健等医护用途。长期以来,恩施200万亩的野生茶油资源被人遗忘,茶油仅在茶树产区本地老人和土家中医中有所传播,市场认知度非常低,对于90后的新生一代,更是非常陌生。

茶油的到来,不仅是国民健康的良油,也是这些贫困村农户致富的福音。在恩施的很多中小学校,政府已经开始联合企业推广物理冷榨健康植物油,将可能抑制青少年大脑发育的低端油拒于校园外。

但是,尽管拥有庞大的市场和客观的前景,因为农业贷款的困难、市场对茶油等木本食用油的认知缺失,茶油企业发展也颇为艰难。有望靠茶油致富的农户,必须依靠企业提供完整的市场产业链。近年来,国家虽然相继颁布了产业的扶持政策,但是多停留在种植层面。企业销售发展受堵,茶籽收购价格走低,山区农民积极性就降低,几百年的野生茶油树,经常被砍伐在路边,令人倍感心痛。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