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大冶有色、湖北能源控股权出让央企,美尔雅79.94%股权被民营资本拿下
□本报记者 沈佑荣
通过宏泰集团操盘国资使其保值增值的同时,对一些传统核心国资,湖北的思路是“但求所在、不求所有”。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湖北省国资委先后将湖北能源、大冶有色的控股权出让给央企,美尔雅79.94%股权被民营资本竞得。诸多迹象表明,湖北国资改革不求一味控股,而求做强做优。
6月23日,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湖北国资改革实施开放性市场化重组,优化股权结构,积极稳妥规范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促进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之举,有益于企业在外力推动下,尽快做大做强,增加财税贡献。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无论是地方国资与央企重组实现换股、交叉持股,还是地方国企将控股权交给民营资本,遵循的仍是市场化原则,体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做大做强企业的改革思路。
重组提速,国资企业实控人频易主
湖北国资改革如火如荼,在重组提速之时,国资企业实控人也频频易主。
上月,有国资背景的湖北美尔雅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美尔雅)公开转让股权,中纺丝路(天津)纺织服装科技有限公司以约5.65亿元竞得美尔雅控股股东美尔雅集团79.94%的股权,成为美尔雅实控人。
去年3月,湖北能源重组,三峡集团携50亿资金入主,而前提是,三峡集团推动陕煤集团与公司搭建陕煤集团在湖北唯一的煤炭销售平台,还与陕煤集团及公司合作投资在荆州建设煤制气项目。湖北煤投将成陕煤集团在湖北乃至华中地区的总经销商,负责动态承接政府煤炭应急储备,建立、培育区域性煤炭交易市场,成为华中区域大型现代煤炭物流服务提供商。目前,重组已完成,三峡集团持股权益比为38.96%。
同期,港股上市公司中国大冶有色也迎来了增资扩股。湖北省国资委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增资扩股完成后,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持股大冶有色将超过50%,湖北国资委持股比被稀释。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湖北重要的上市券商长江证券,尽管公司无实控人,但其实际业务一直由湖北国资委担负主导地位。今年以来,大股东青岛海尔百亿转让14.72%股权给刘益谦,而三峡集团举牌后继续买入,持股比升至6.95%,仍有增持迹象。此外,三峡集团控股的湖北能源持股长江证券10.69%。以此来看,长江证券的主导权有可能让给三峡集团。
当然,在湖北国资委让出控股权的同时,也有夺回控股权的。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方正东亚信托大股东方正集团转让57.5%股权,武汉金融控股集团50亿元揽下,交易完成后,持股比将达67.5%,时隔6年为成为实控人。
湖北省国资委网站显示,经过系列重组,湖北省出资企业户数已由2013年初的33家减少至目前的18家,同口径比较减少近半。资产规模由2012年底的3663亿元,增加到今年5月底的7477亿元,翻了一番。
“经济转型升级期,让出控股权不失为上上策”
让出控股权、重组步伐加快的湖北国资改革的背后,是经济转型升级期下的小、弱、散现状。
来自湖北省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13年末,湖北省共有工业企业法人单位66820个,其中,内资企业65600个,占98.2%。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932个,占全部企业的1.4%;集体企业1312个,占2.0%;私营企业42786个,占64.0%。
有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4月,湖北全省327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4万亿元,净资产近5000亿元。
不过,数据显示,去年8月公布的2015中国500强,鄂企12家,分别为东风汽车、武钢、大冶有色、湖北宜化、湖北中烟、九州通、稻花香、武商、中百、山河建设、卓尔控股、兴发集团,营收超过500亿元的只有东风汽车、武钢、大冶有色、湖北宜化、湖北中烟。上述12家公司中,九州通、山河建设、卓尔控股、稻花香等为民营企业。同期公布的中国制造业500强,鄂企16家,除了东风汽车、武钢、湖北宜化及湖北中烟外,其余的排名在100位之后。服务业500强的鄂企有23家,均位居百名之后。
“总体而言,湖北虽然是国有经济大省,但实力强的企业多属于中央在鄂企业,地方国企整体实力不强,小、散、弱的特点非常明显。”湖北一地市国资委人士说。
据统计,目前,湖北省地方国企的年收入总和不到1000亿,只占东风公司(去年营收4866亿元)的1/4,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2.6%。
此外,湖北国企当中,尚有部分国企未建成合理多元的股本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少数企业至今没有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而且地方国企的资本运营水平同样不高,截至2013年末,全省地方国有企业的资本证券转化率不到13%。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在经济转型升级期,应对市场竞争压力不小,而让出控股权,立足企业自身发展,不失为上上策。
在董登新看来,美尔雅控股权转让的混改,也是优化股权结构的重要举措。建银股份湖北分行作为美尔雅实际控制人,无法在经营上对上市公司形成有效把控,导致公司股权与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突出。
不谋求控股权,立足企业自身发展
针对湖北国资委将湖北能源和大冶有色的控股权让给央企,董登新认为,尽管大冶有色早被列为湖北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但大冶有色所处行业景气度不高,加上湖北本身的有色矿产资源有限,长期遭受产业链不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继续依靠湖北省和企业自身能力实现预定的目标,难度不小。牵手中国有色后,产业链、资金等方面的紧张就缓和了。
至于湖北能源,6月23日,湖北能源一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公司重组后三峡集团入主,带来了60亿流动资金,电力资产与三峡集团形成了协同。此外,陕煤集团的进入,湖北煤投的建立等,使得公司煤炭资源供应有了长期保障,不仅能提高公司市场竞争力,也因充足的煤电供应而让支持湖北经济社会建设落到实处。
对于让出上述两家大型国企的控股权,湖北省国资委解释称,较好地诠释了“但求所在、不求所有”。
“不谋求控股权,除基于企业自身发展外,也是综合湖北经济发展的整体布局考虑。”湖北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说。
叶青认为,让出控股权,虽然在主导产业的话语权减弱了,但企业在外力的推动下能迅速做大做强,增加财税贡献,而仅靠自己是无法完成的,甚至有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风险。
“从选择让央企控股及民营资本控股看,湖北国资改革还是充分考虑到了股权多元化的基础。”叶青说,主业处于关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依然是国资控股。
董登新认为,让出传统产业控股权,及时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布局战略新兴产业,引导资金投向政府主导的产业,或许是经济转型期进行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之一。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