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武汉天河机场80台公交车免费运送乘客,湖北省军区协助地方转移2万余名群众
□本报记者 徐靓丽
受梅雨期第四轮强降雨影响,湖北多地因暴雨受灾严重,多县市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来自中央气象台的雨量统计显示,7月1日14时至7月2日14时这24小时里,湖北省7个站点的降雨量进入了全国前30位,其中江夏以278.6毫米的降水量位于全国首位,监利则以258.2毫米位于第三位,黄石、洪湖、麻城、英山、阳新等5地降雨量也大于50毫米。湖北省气象局专家对长江商报记者称,此轮降水历史罕见,或将成为湖北省史上最强降雨之一。
截至7月3日14时,当天湖北降雨主要集中在西南及东南地区,如鹤峰、宣恩、黄梅等地,其中宣恩1小时降雨量达161毫米,位居该时段全国第九位。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预计一直到7月5日,湖北省除十堰以外,其他大部地区仍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降水中心位于宜昌、荆州、武汉、随州、孝感、黄冈等地区,累计雨量将达80-180毫米、局部250毫米以上。
暴雨袭来,湖北面临内涝外汛的严峻局面,全省众志成城抗洪抢险。湖北省领导带队分赴黄冈市红安县、孝感市大悟县、汉川市、孝南区、荆门市、随州市等洪涝重点地区,检查指导防汛救灾工作。省防指紧急派出3个督导组,分别对武汉、黄石、鄂州、潜江、仙桃等地督办指导。昨日部队共投入5102名官兵支援抗洪抢险救灾,投入堤防巡查劳力41532人。
多地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
湖北省今年入梅以来,已经遭遇了四轮强降雨袭击,这些强降雨主要特点是降雨多、强度大、范围广、灾害重。
从降雨量来看,截至7月2日6时,湖北省大部累计降水量100-1295毫米,降水中心位于鄂东和鄂西南,有2个乡镇超过1000毫米,其中红安天台山1295毫米、麻城铁门1077毫米。在降水强度方面,鄂东、鄂西南、武汉市等强降雨中心所在地,有20个县市1小时雨强超过80毫米,红安天台山1小时高达114毫米。广水、麻城、英山、黄梅和房县5县市日降水量均突破6月历史最大记录,麻城、大悟、红安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麻城、大悟、红安、黄梅、蕲春、英山、罗田、广水、建始等地日降雨量均为百年一遇。
四轮强降雨中,全省暴雨和大暴雨分别达到94个和34个县市(次),较常年同期分别多47个和24个县市(次),较1998年同期多49个和28个县市(次)(截至7月2日6时)。强降水引发了大量的山洪、泥石流灾害,以及中小河流洪水、城市洪涝灾害。另外,部分县市还出现了短时大风、冰雹和雷电等强对流灾害。
鄂东北多条河流超警戒水位
据湖北省防办7月3日消息,暴雨导致洪水猛涨,鄂东北多条河流短时间内,快速超越设防水位、警戒水位、保证水位。
倒水李家集站2日11时,出现洪峰水位30.75米,超保证0.02米,排历史第一位;府河隔蒲潭站2日11时40分,出现洪峰水位31.70米,超警戒1.20米,排历史第八位;澴水孝感站2日8时,出现洪峰水位31.29米,超保证0.29米,排历史第二位;府澴河卧龙潭站7月2日14时,洪峰水位30.23米,超保证0.54米,排历史第二位;举水柳子港1日22时30分,出现洪峰水位33.58米,超保证0.47米,排历史第一位;滠水黄陂2日5时,出现洪峰水位28.61米,超警戒2.61米,排历史第三位;大富水应城站,2日7时出现洪峰水位31.85米,超警戒2.85米,排历史第七位。
截至3日17时,长江汉口站水位27.06米,距离警戒水位27.3米仅0.24米。7月1日,长江防总调度三峡水库成功拦蓄今年长江1号洪峰,控制出库流量31000立方米每秒左右,削减洪峰流量1900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达38%,有效减轻中下游防洪压力。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3亿元
湖北省防办透露,7月2日8时至7月3日8时,湖北省74个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中,13县市区平台共产生山洪预警320次,发布外部预警50次,发送警示短信16298条,涉及防汛责任人2430人。
连日来的强降雨,造成举水流域全线吃紧,新洲区东河溃口,沿线人员大面积转移。同时,山洪导致黄梅县转移181人、浠水县转移1200人、武穴市转移1人、钟祥市转移1660人(属补报),蕲春县等转移人数还在统计中。3日上报中小河流堤防险情7处,其中脱坡5处、裂缝2处(不含新洲黄陂民垸溃堤5处),累计出险7处。各地采取措施对险情进行了处理,险情得到基本控制,并安排专人值守。
截至7月2日23时,据各地防办报告,暴雨已造成湖北省黄冈、荆门、孝感、武汉、宜昌、恩施、仙桃、天门、潜江、随州、神农架、鄂州、荆州、咸宁14市州林区的61个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488万人,农田506千公顷,倒塌房屋4489间,临时转移10944人,死亡7人,失踪2人(另有3人因地质灾害死亡),直接经济损失已达50.3亿元,水利水毁损失达10.4亿元。
内排渍外防洪 众志成城防汛抢险
暴雨来袭,城市面临着内涝外汛的双重考验,7月2日,随着暴雨倾盆,一条条渍水信息不断发布,一条条抢险信息也不断刷新,武汉市政府、水务、公安交管、消防、交通、地铁、医疗、路政、客运、机场……所有人都放弃了周末的双休,奋战在防汛抢险的一线。
7月1日14时至7月2日14时的全国暴雨中心位于武汉市江夏区、东湖高新区,城市道路渍水、中小河流水位上涨。7月2日上午9点,武汉市启动防汛二级应急响应、城市防渍二级应急预警响应、自然灾害三级应急响应、气象灾害三级应急响应。应急办、交管部门通过微博等方式,不断告知市民路面渍水情况,提醒市民避开渍水点绕行。
连日暴雨导致通往天河机场的路段小车无法通行,7月1日10时50分至3日6时50分,80台公交车“客串”机场大巴,在机场航站大楼、收费站和地铁2号线长港路站的区间,往返不间断行驶了近千车次,免费运送了乘客约6.4万人次。同时,武汉市天兴洲因强降暴雨发生洪灾,岛上居民被困。武汉公交集团公交六公司总共出车10个台次,将天兴洲岛上行动不便、家中没有机动车的居民接出来200余人。
暴雨灾情发生后,湖北省军区接地方政府请求,各级快速反应,截至目前,协调驻军累计出动现役官兵3700余人、民兵预备役人员6200余人、冲锋舟100余艘、车辆500余辆,参与抢险救灾。协助地方完成2万余名群众转移,封堵溃口72.5米、构筑圩堤220米,运输物资100余件,1台水闸合拢。
截至3日10时,长江、汉江水位继续上涨,主要中小河流水位正逐步回落,举水、滠水、府河超警戒,倒水超设防;187座水库正常溢洪。武汉中心城区除青山21号公路石化南门大小车辆不能通行、高新金融港二路小车不能通行外,其他地区渍水基本消退。尽管泵站全力抽排,但调蓄湖泊水位下降仍较缓,武汉市汛情仍未解除。
(胡顺华、黄金波、苏丹丹对本文亦有贡献)
武汉民族大道积水,水务部门工作人员帮助乘客搬运行李。本报记者 王筝 摄
武汉公交成为通往天河机场的摆渡车 。通讯员 万建国 摄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