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市值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鼓励上市公司通过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完善公司治理、改进经营管理、培育核心竞争力,实实在在地、可持续地创造公司价值,同时通过资本运作工具实现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动态均衡。但从现实看,我国市场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存在认识误区。
当前,多数上市公司管理层和股东对于市值管理的认识基本停留在“低买高卖”的浅层面,没有将市值管理放在公司战略高度系统化考虑,没有形成相关的制度安排,没有意识到市值管理的本质在于提高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抑制股价非理性波动和股价回归,造成市值管理短期化、简单化、随意化。整体组织管理不严密,投资决策不妥当,直接影响市值管理的成效。由此,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行为出现分化。
为此,笔者认为,首先,建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内部配套制度。上市公司应明确市值管理工作规范,通过考核评价标准,强化约束与激励机制,可考虑根据公司一段时间市值表现、市值溢价、市值的健康程度等,从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及价值经营三个角度,设定合理的考核指标全面的评价市值管理绩效,加强内部问责措施,不断改善市值管理,从而更好地提升公司股东回报。
其次,上市公司协会应尽快出台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制度指引,评价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效果。构建我国上市公司价值导向型的市值管理体系。(上海证券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