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新闻背景】
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高铁干线翻倍,中西部路网加密……日前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原则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让人们再次看到了中国铁路发展的巨大空间。
现阶段加快铁路建设,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铁路路网串联各级城市,投资规模数以万亿元,又关联着几十个产业的兴衰迭代,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正因如此,当下加大铁路投资,不仅能丰富群众的出行选择,完善中西部贫困地区的运输结构,还可以对冲当下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更有助于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可谓补短板、惠民生、稳增长、调结构四箭齐发,一举多得。
然而,如此诱人的蛋糕被捧出来,怎么分,谁来吃,如何消化得更好,引人注意,也更需仔细权衡。其实,“中长期规划”对这个问题也有所谋划: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放宽市场准入。
从更高的层面上讲,《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要优化盘活的,不仅是铁路建设的国土空间,更是行业浴火重生的改革空间。拿出真正的改革气魄,打破固化的利益藩篱,《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带给我们的,就不只是中国铁路版图的升级版,还有中国铁路行业更接地气、更有活力、更富竞争力的明天。
(人民日报)
家庭医生缘何“叫好不叫座”
【新闻背景】
早在2014年3月,广州就下发通知要求各区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并提出到2016年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开展覆盖率要达到70%。但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热情不高,多个社区辖区居民人口签约率不到10%。(7月4日《信息时报》)
出现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原因较多:比如家庭医生相关政策宣传不够,居民对其便捷、免费等优势不知晓或了解不够;又如群众有信息安全方面的担心,害怕个人隐私和病情泄露,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当下辖区经常有人户分离的情况,一些老年人和子女住在一起,但签约人又必须要求其户口在辖区内,故而导致签约率不高。
对此,我们须对症下药。首先应该完善家庭医生制度,有关部门要明确签约服务内容和签约条件,确定双方应当承担的责任、权利、义务等事项,对接受签约医生的家庭予以政策上的适当倾斜,让签约医生制得到普及和认可。其次要提高家庭医生的专业化水平。人们之所以舍近求远,一窝蜂地往大医院跑,还是害怕得不到有效治疗,贻误自己的病情。而家庭医生往往给人留下名气不大、医术不精的固有印象。(工人日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