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对遏制民间投资的下滑、提振民间投资的信心做了进一步部署。
谈及民间投资今年上半年下滑的原因,不外乎鼓励民间投资的法规政策不配套、不协调、落实不到位;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资源配置和政府服务等方面难以享受与国企同等待遇;融资难融资贵、缴费负担重;一些干部不作为、不会为、乱作为,少数地方政府失信等。必须承认,这些的确是阻碍民间投资增长的因素。
要切实解决民间投资的下滑问题,既要出台临时的措施以遏制下滑态势,又要从长期的观念、体制、机制等层面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
一是更新观念。要在观念上真正贯彻中央的“两个毫不动摇”。过去多年,尽管在政策层面高层多次强调,要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凡是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应允许各类市场主体进入;凡是已向外资开放或承诺开放的领域,都应向国内民间资本放开;凡是影响民间资本公平进入和竞争的各种障碍,都要通通打掉。但由于观念的根深蒂固,导致有一些人在产业政策、融资以及市场准入方面,总是有意无意地设置一些障碍。比如,把钱给国企不担心犯错误,但要给民营企业,总会担心惹麻烦。
二是落实负面清单。落实民间投资的平等待遇,必须通过负面清单的立法思维。对于限制或者民间投资暂时不能进入的领域,列一个负面清单,剩下的领域,对所有的主体同等对待,不许设置任何歧视规定,所谓的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自然破解。
三是鼓励实业投资。在房地产和金融投资领域如果赚钱很容易,企业就不会去选择坚持做实业和创新。这是一种严重的资源错配,要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必须在体制机制和政策落实上“动真格”。(经济参考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