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讯(记者 张齐琪)央行发布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已实施半月有余,《管理办法》规定若用户的第三方支付账户没有经过央行认可的方式进行实名认证,则收款、转账、发红包等功能都将面临严格的额度控制。
在业内看来,实名制新规将引导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迈入更为合规、有序的发展快车道。不过,由于各大第三方支付平台积累了大量未实名的存量用户,他们在响应新规、实际落地的过程中,不少用户面临着遭遇重重验证关卡、支付及收款限制的切实尴尬。
例如有支付宝用户杨先生表示,即便实名制了,支付宝余额付款超过2000元的,必须要校验短信验证码;超过10000元的,除了要校验短信外,还要安装数字证书,而普通消费者无从判断被安装的数字证书是否真的安全。
虽然有用户抱怨,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央行的实名制监管依然是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下的成熟思考,对市场发展也起到了有序的引导。只是在严格管理的同时,也应通过一定的柔性政策来鼓励创新、尊重用户体验。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