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愿意在城市买房、工作、生活,但选择把户口留在农村。如何解读农民的这种选择,对于我们顺应中国国情和农村的变化,针对性地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需要调整一个认识,在推进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农村的价值要科学评估,而不能低估。农村在农民心目中的价值,与我们处在城市的角度对农村认识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作为承载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熟人社会,农村保持着一种特殊的亲情文化。这种文化具有一种混合的价值。其一,它是农民精神归属和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给农民带来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其二,在农村生活的礼尚往来中,形成了乡村特有的社会关系,从经济学看叫社会资本。
其次,还应该认识到,农民户口含金量的升值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升值空间。目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种力量正在推动乡村价值升值。一是正在兴起的绿色消费和文化消费,使乡村特有的青山绿水、有机生态食品、乡土文化的价值,越来越被城市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者青睐。在这种新消费的带动下,以农家乐为新业态的乡村旅游方兴未艾,潜力巨大。二是正在兴起的互联网,缩小了城市与农村在信息上的鸿沟。乡村电商使以前难以进入市场的乡村土特产品、乡村手工艺产品进入到城市消费市场,为乡村产业发展带来新希望。三是随着乡村价值逐渐上升,一批回乡的新乡贤,正在成为乡村文化复兴的中坚力量,在他们的作用下,乡村文化价值正在创造性复活,乡村价值自我认同感也出现了回升。
当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我们需要顺应时势,以二元协同思维方式,从城乡双向流动来认识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之路。这不仅可以使中国五千年文明之根在乡村得以延续,也符合城乡统筹的城镇化要求,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也将为中国人提供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人民日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