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近段时间以来,关于“机器换人”的话题经常被提起。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有人担忧这有可能引发一轮失业潮。
在笔者看来,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所谓“机器换人”,是一些企业为缓解招工难和用工不稳,降低人工成本压力,依靠生产自动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形象说法。当前,我国的“机器换人”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产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导致企业用工减少。但是从更长时间、更大范围来看,每一次技术进步都将催生一批新兴产业,改造一批传统产业,由此创造出的岗位最终将远远大于被替代掉的岗位。要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不能再像过去一样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向新兴产业要发展空间。在此过程中,提高劳动者素质以适应新产业、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必由之路。
来自人社部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的求人倍率是1.05,也就是说,100个人对应着105个岗位。从绝对数量上看,求职人员尚不能填满空白岗位,只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能力不到位,造成部分企业招工难与劳动力求职难并存的局面。同时,新技术催生了一大批创业的机会,其中一些同样适合有丰富经验的劳动者。总之,通过积极的转岗培训、有实效的能力提升、有针对性的创业帮扶,“机器换人”完全可以平稳过渡。(经济日报)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