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海外互联网企业掘金中国须先本土化

海外互联网企业掘金中国须先本土化

2016-08-15 00:16:19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雅虎坚持了14年,Uber仅坚持了3年,美国在线7年两进两出

□本报见习记者 雷玮

8月1日下午,滴滴出行宣布与Uber全球达成战略协议,将收购Uber中国的品牌、业务和数据等全部资产,滴滴出行和Uber全球将互相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滴滴出行和Uber之间的竞争落下帷幕,这一结果也宣告着Uber放弃中国市场。

随着国内互联网环境的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巨头开始进入中国。从1999年9月雅虎中国站点开通、2005年4月谷歌宣布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到2001年6月和2008年4月,美国在线(AOL)两度进入中国市场,以及后来的Uber等,海外巨头们从未放慢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

然而,在历经多年的征战之后,如今在互联网市场中,本土企业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

科技蟹创始人谢璞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地文化对海外企业的本土化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领域,以本地化的方式来进行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

滴滴出行收购优步中国

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在上海、深圳和广州三个城市开始试运行,2014年2月13日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市场,到2016年8月1日被滴滴出行收购,Uber在中国市场的征途不足三年。

滴滴出行与Uber全球达成的战略协议显示,在收购完成后,滴滴出行和Uber双方将相互持股,成为对方的少数股权股东。其中Uber全球将持有滴滴的5.89%股权,相当于17.7%的经济权益,Uber中国的其余中国股东将获得合计2.3%的经济权益。

速途网络上海办总经理、PR媒体俱乐部发起人赵宏民对长江商报记者说,“Uber中国与滴滴从激烈地竞争到成为一家,令人始料未及,两家企业虽然都是出行领域的共享经济,但是差别也有很多,最大的应该是异国背景。最终结局只能说互联网企业从模式到运营理念已经很成熟。与其双方大量烧钱竞争同一市场,不如握手谈合,不仅省去大量竞争市场费用,还让更多人有精力做其他事情。这和国内数十起合并案异曲同工。”

谢璞表示,Uber在中国的结局意料之中,对于两家来说,现在是双赢的局面。在Uber中国被收购之前仅有800余人的团队,甚至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CEO的职位都处于空缺,这也说明他们在此前就已经意识到双方的合作才会是最好的状态;在Uber进入中国市场时,滴滴和快的还在激烈竞争阶段,可能还没有意识到两家的合并进程会很快,合并之后对于Uber来说,就对其形成了不小的阻力,对于Uber来说,此时在时机上的主动权也已经丧失。

雅虎在中国最成功是投资阿里

自1999年9月雅虎中国正式开通,提供新闻、搜索,和电邮等门户网站服务,2005年以10亿美元入股阿里巴巴集团,2008年,中国雅虎和口碑网合并,2009年又重回门户网站。2013年6月,雅虎宣布关闭12款产品,其中包括搜索引擎,并在同年宣布不再提供门户网站服务以及雅虎邮箱,这也意味着雅虎全面退出中国市场。

对于雅虎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谢璞认为,在互联网发展初期,雅虎凭借一个产品占据优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区域当地企业纷纷崛起,一旦没有把握住市场的动向,就会出现在细分领域无法抵御当地企业竞争的情况。在日本市场,雅虎的主营方向就与在美国不同,以搜索和门户网站为主营业务的雅虎日本现在仍然表现出色。

尽管雅虎在中国的业务并没有太多亮点,但是在2005年投资阿里巴巴集团10亿美元一事,却让雅虎获得了意外的收获。2005年在雅虎以10亿美元的代价,取得了阿里巴巴集团约40%的普通股,成为了阿里巴巴集团的第一大股东,与此同时还收获了35%的投票权。

赵宏民表示,“雅虎在早期的中国互联网领域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雅虎投资阿里巴巴,从资本的角度当然是赚的;但是从运营的角度来看,将中国市场的业务都交给了阿里巴巴,对后者来说是一次腾飞的契机,而对雅虎而言,直接导致了雅虎目前在中国市场几乎没有强势的业务。”

在入股阿里巴巴之后,雅虎逐步陷入颓势,阿里巴巴则开始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发展势头的互换,也使得日后的股权争夺成为了两者之间的主旋律。多年关于股份回购上的要求,也在2012年5月拉开了序幕,阿里巴巴集团第一次以63亿美元和不超过8亿美元的新增优先股,回购了20%的股权。

雅虎尽管在中国市场的多个细分领域都扮演着先行者的角色,但是最后的结果却并不如人意,反而是投资阿里巴巴一事,成为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最大收获,并在日后获得了丰富的资金回报。

海外企业进入中国需克服水土不服

败走中国市场的海外巨头远不止Uber和雅虎两家,本土化不足和无法适应文化差异带来的需求改变,几乎是这类企业的通病。

“当地文化对海外企业的本土化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互联网领域,以本地化的方式来进行可能会有更好的表现,如果在Uber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选择与快的进行合作,可能今天的结果就会完全不同,尽管Uber中国在融资和治理等方面是完全独立运营,但是在管理和运营方面却并未给本地团队实际的权利,Uber中国的员工仍然是Uber全球的员工,却并没有享受到一个创业团队应该享受到的权益。”谢璞在采访中对记者谈到。

提到海外企业的“水土不服”,赵宏民表示,长期以来,以硅谷为代表的海外企业引领了全球,但是它们在全球各地布局的时候,都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在中国也不例外,他个人觉得最大的原因当属各国的国情、思维与政策不同,这些完全不相同的国情会导致其周边产业的经营模式全然不同,直接导致“本土的和尚好念经”。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