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两万游客体验土家爱情盛会

两万游客体验土家爱情盛会

2016-08-16 02:16:15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协办的“2016年恩施土家女儿会”落幕

□本报记者 张齐琪 通讯员 蒋盼

“天上有个鹊桥会,恩施有个女儿会。天上牛郎对织女,地上阿哥配阿妹。”8月13日、14日,由恩施市委市政府举办、奥山集团承办、长江商报协办的“2016年恩施土家女儿会”在恩施市梭布垭石林举办。2万多名省内外游客以及数百名外国友人来到现场,共同体验和感受这场蕴含着浓浓土家风情的爱情盛会。

传统定亲仪式感觉更加庄重

13日上午10时,围绕“恋上梭布垭·爱在女儿会”主题的2016年恩施土家女儿会在梭布垭石林景区的铁甲寨广场正式拉开帷幕,奥山民族艺术团和恩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演中心带来了土家族传统歌舞表演,《女儿会的故事》、《摆手的幺妹等等我》、《东方情人节》等具有浓郁少数民族特色、充分展现巴山夷水土家儿女热情与浪漫的节目轮番登场,博得阵阵掌声。而随机邀请游客上台扮演女婿“娶幺妹儿”的游戏环节,更是引发现场阵阵欢笑,将现场气氛推至高潮。

开幕式表演结束后,记者随十对穿着土家传统服饰的情侣穿过梭布垭石林最精华的景区——莲花寨景区,来到石林的“定情圣地”傩婆石观看定亲仪式。据现场主持人介绍,土家族“定亲”俗称“插茅香”,有情男女合了八字,就成了“天作之合”。傩婆石下,十对情侣排成一排,依次呈上“红庚书”,互相交换定情物,签订婚约书并与对方交换后,便可以未婚夫妻相称。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在十对情侣羞涩又虔诚的诵读下,定亲仪式结束。

小杨(化名)与女朋友小陈(化名)认识已有两年,他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自己就是土家族男儿,不过女朋友不是本地人,是被他“拐过来的”,“我们本来也是要走向婚姻的,现在通过这种方式交换信物,在婚书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感觉更加庄重。”小陈表示,“现在很多传统的东西都被现代的方式取代了,我觉得我们年轻人也有责任去弘扬传统文化。”

女儿会上赶场忙

女儿会是土家族人民自己的七夕节,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相传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土家族的女孩子平日里不能出门,唯有每年农历七月十二的这一天,她们才能和男孩子相约聚会,并自主选择婚恋对象。

1995年,恩施自治州开始将女儿会打造成当地的特色文化项目,发展至今,女儿会已经成为融传统节日、民俗文化、经济商贸、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民族盛会,并成为恩施自治州着力打造的三大文化名片之一。

在石林景区龙溪小镇的赶场相亲会现场,随处可见密密麻麻的相亲榜,上面挂满了写有未婚男女资料的相亲牌。相亲榜前聚满了年轻男女和热心的家长,不断有人抄写资料或拍照。记者看见一位摇着扇子的土家阿妈,扇子上赫然写着一位男青年的资料,原来,她来到女儿会,是想帮儿子物色一位意中人。

下午,在一声声喜庆的唢呐声中,6对新人在龙溪小镇举行了传统的集体婚礼。迎亲、哭嫁、发亲、上轿、颠轿、拜堂……一幕幕土家婚俗仪式让新人和游客毕生难忘。

在前去迎亲的路上,一位新郎告诉记者,他和妻子就是在女儿会上相识相恋的。如今,两人已喜结连理,能够在今年的女儿会上举行一次土家婚礼,将是他们爱情的最好见证。

两天的女儿会,赶场相亲、篝火野营不眠夜、山民歌大赛、民族土特手工艺品展销会等活动穿插其中,让游客目不暇接。

据介绍,本届女儿会的活动场地梭布垭石林景区,气温与恩施市区相比低6℃左右,景区距离恩施火车站约50公里,有专线车抵达,这里的自然地貌形成于4.6亿年前,石林的高度为10-40米不等,独具“溶纹戴冠”特征,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其植被覆盖率超过80%,这在全国的石林中都是比较少见的。

凭借出色的自然景色、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奥山集团的精心运营,梭布垭石林景区先后获得世界奥陶纪地址景观博物馆、世界级土家石林文化旅游度假区、国家4A级石林旅游度假胜地以及鄂西土家族民俗文化体验地等荣誉和称号。

“目前景区建成的是一期,今年刚开业,所以也想通过传统平台达到让大家知道和了解景区的目的。”梭布垭石林景区总经理向记者介绍,下一步,景区将开发更多参与性强的项目,如夜间的梦幻石林等。

13日,2016年恩施土家女儿会开幕式上,表演了摔碗酒舞蹈。本报记者 王筝 摄

龙溪小镇举行传统集体婚礼,迎亲队伍抬轿送新娘。

龙溪小镇赶场相亲会活动现场,相亲榜上挂有写着未婚男女资料的相亲牌,引得年轻男女和家长上前观看。

龙溪小镇赶场相亲活动,两位年轻女孩结伴而来。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