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从源头抑制“假证买卖”

从源头抑制“假证买卖”

2016-08-23 01:02:04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假证买卖”屡禁不止,还从线下发展到了线上,其实折射出的是某些人的精神缺“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值得庆幸的是,由于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假证买卖”的生存空间正在被压缩。

再进一步说,弄虚作假固然不对,但“沉没的声音”更需要打捞。当实习得不到大学生的价值认同,他们就难免会采取“变通”的做法;当用人单位的管理不够科学不够人性化,少数员工便会用买来的“假证”换取他们应得的劳动权益;当评价机制不够科学、不尽合理,一些有能力却没有证书的人不得不剑走偏锋。所以说,建设诚信社会,除了提高违规成本,也需要实现考核办法、评价体系、管理观念的更新,这有助于从源头压缩“假证买卖”的市场需求。(经济日报)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