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 > 打新潮再起 “僧多粥少”摊薄收益率

打新潮再起 “僧多粥少”摊薄收益率

2016-08-29 00:30:01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网下打新个人投资者一月激增近八成,业内估算年化收益或降至20%以下

□本报记者 但慧芳 实习生 张淞 尹学钰

一月内新增人数激增近八成,如今,网下打新的热情正在高涨。

中国证券业协会公示的询价业务信息显示,截至8月28日,“推荐类个人投资者”已经达到13586人,而在7月29日仅备案7578人。

“多重因素刺激此轮网上、网下打新热潮。”8月28日,湖北一投行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介绍,2016年起实施的中签后再筹措认购新股所需的资金,使得资金不会在打新过程中被“冻结”,资金灵活度更易把握。

然而,“僧多粥少”的局面正在显现,新一批网下配售的新股条件,已由此前的1000万门槛提升至2000万,新天然气等网下打新市值要求达到3000万元。

“网下打新成了更大规模资金博弈的市场,更多人进来会将原本的高收益拉下来,长期来看收益率会趋于稳定和较低水平。”8月27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投资多元化的当下,用多大的资金参与打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回报,一旦有新的回报更高的投资机会,打新资金就会流出,而目前正是打新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阶段,收益率无疑会进一步拉低,趋于合理化。

网上、网下打新正火,个人投资者激增

“尽管概率低,但属于‘稳赚不赔’,3年中过2次签,属于运气很好的那种。”炒股10多年的张先生8月26日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他在3年前就采取留一部分表现好、波动小的股票,多余的资金用作网上打新。

所谓网上打新,即在网上申购新股,任何持有证券交易账号的个人或机构都可以参与此申购。每个账户获得一个申购配号,主承销券商通过摇号抽签的方式,选择中签号码分配新股。

同时,网下打新也越来越火爆。

网下打新,指不通过证券交易所的网上交易系统进行的申购,投资者根据发行人发行公告规定的发行价格和有效申购数量,进行申购委托,参与对象再进行摇号分配。

因参与网下配售门槛的资金门槛不少于1000万,网下打新往往是小部分人参与的市场,被认为中签概率远大于网上打新。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示的询价业务信息,截至8月28日,“推荐类个人投资者”已经达到13586人,而在7月29日仅备案7578人,一月内新增人数近八成。

新一轮IPO浪潮也提供了更多打新机会。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2016年已经发行新股121只,其中7月IPO总发行家数达到27家,募集资金合计超过200亿元,环比分别增长68%和43%,增长趋势明显,8月IPO总发行家数为24家,募集资金预计147.46亿,相较于7月有所回落。

相比于网上打新,网下配售之所以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参与,是因为与网上打新凭运气中签不同,只要不超过网下发行总量及主承销商确定的每个配售对象申购数量上限,报价在有效询价范围内,就能保证获配一定的新股。“概率明显高于网上申购。”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上半年网上中签率仅0.06%, 网下打新门槛一再提高

“国内的新股有个硬性指标为‘低于23倍市盈率’,这就有了套利差价。”多位投行人士和券商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因为新股“供不应求”,上市后二级市场动辄翻上10个涨停板,高额回报刺激市场火爆。

兴业证券策略王德伦团队测算,截至8月4日,66只新股完成网下发行,其中,已上市公司家数58家,49只已破板,破板价相比发行价平均上涨4倍。

“2016年新规下取消预缴款制度,网上打新无需冻结资金,极大降低了打新成本,提升了资金参与打新热情,进而导致打新中签率大幅下降,2016年上半年九批次网上中签率平均仅为0.06%,网下平均中签率0.01%。”华泰证券研究所研报称。

事实上,历史上新股中签率曾一度在相对较高水平。董登新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最近两年,网上、网下平均中签率由原来的千分之几的概率下降为万分之几。2010年前后,新股平均网上中签率曾持续几个月在1%左右,但目前已难达到。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历史资料发现,2015年上半年公开发行上市的192只新股网上申购的平均中签率为0.53%,网下投资者获配比例平均为0.22%。

7月统计数据显示,网上打新中签率在0.056%,低于上半年平均水平;网下配售率为0.0069%,相比上半年平均中签率出现大幅度下滑。

“目前券商和机构人士一再提高网下询价门槛,也是在保证更有保障的资金进入。”上述投行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

8月底新一批新股网下询价条件显示,亚泰集团、常熟银行等打新市值要求由原来的1000万元提升至2000万元,新天然气、城地股份的网下打新市值要求达到3000万元。

“打新”暴利或难持续

被视为“不劳而获”的打新市场正在利率趋于合理化。

申万宏源新股策略小组经模拟测算后发现,当市值门槛提高到3000万元时,个人、私募或其他投资人绝对收益平均提高42.85%,但由于打新成本的提升,年化收益率下降52.38%,至18.63%。

在董登新看来,投资多元化的当下,用多大的资金参与打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回报,一旦有新的回报更高的投资机会,打新资金就会流出,而目前正是打新竞争越来越白热化的阶段,收益率无疑会进一步拉低,趋于合理化。

有券商和投行人士对长江商报记者估计,目前资金网下打新的年化收益已降低至20%-30%,而去年年化收益大约在30%-50%左右,随着更多投资人的涌入,网下打新资金的年化收益可能会进一步走低至不到20%。

而在网上打新层面,被更多投资人士认为“类似中彩票”,加大资金投入的意义不大。

“一个规范的证券市场本身就不应该鼓励通过‘打新’这一制度套利方式获利。”董登新表示,在IPO审核严格的当下,“打新饥渴症”一直持续难以缓解,除了依赖市场竞争摊薄收益率之外,注册制等制度的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变股市“打新”这一现象。

责编:ZB

长江重磅排行榜
视频播报
滚动新闻
长江商报APP
长江商报战略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