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国内车市环比增速下降,前7月品牌乘用车占有率却提升1.2个百分点
□本报记者 黄聪 实习生 辜丽
王健林的“小目标”是一个亿,在中国汽车行业中,拥有这样“小目标”的车企也不在少数。
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与去年车企纷纷下调销量目标不同,今年以来已有4家车企上调了销量目标。9月2日,汽车观察员肖红认为,4家车企此举根本原因在于销量看好,上调目标可以提高经销商信心,也能触动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从实际意义上讲,是一次很好的自我营销。
数据显示,1至7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36.8万辆,同比增长14.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5%,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业内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国内车企的分化正在加剧,虽说车市洗牌还为时尚早,但毫无疑问,车企需要面对更加严酷的竞争环境。
车市处于微增长阶段面临重大调整
北京时间9月2日,德国柏林,斯柯达旗下的首款7座SUV车型KODIAQ第一次亮相。同日,湖北武汉,在这座与柏林相隔8000公里的中国中部重镇,斯柯达的一支“小分队”正在这里招商,台下挤满了来自中三角三省湖北、湖南和江西的经销商。
“斯柯达今年前7个月在国内累计销售新车17.45万辆,同比增幅达14.2%,远超行业平均增速。我们今年的目标是33万辆,预计同比增幅达20%。”斯柯达大中南区总经理杨君演讲时显得信心满满。
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专访时,杨君表示,33万辆的目标不难实现,“斯柯达的近三成销量在中国,明后年,我们的目标说不定会定在40万辆、50万辆上。”不过,他目前最为迫切的,是希望在中三角所有地市都能建起斯柯达的经营网点。
与急于下沉渠道提高销量的斯柯达相比,广汽集团则直接竖起了上调销量的大旗。
广汽集团近日发布2016年中期业绩报告,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4.29亿元,同比增长87.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81亿元,同比增长127.49%。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往年拖业绩后腿的广汽自主业务广汽乘用车今年持续高速增长,产销量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132.84%和143.47%。
随后,广汽传祺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已经上调了年初制定的30万辆年销量目标,力图全年销量突破35万辆。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广汽集团汽车销量共计73.19万辆,同比增长28.74%,实现汽车销售同比增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约20个百分点。而今年前7个月,广汽传祺销量同比增长161%,等同于2015年全年销量。
实际上,工信部最新公布的7月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16年7月,汽车产销比上月均呈下降趋势,同比呈较快增长。1至7月,汽车产销保持稳定增长,增幅比上半年继续提升。7月汽车生产196.0万辆,环比下降4.4%,同比增长28.9%;销售185.2万辆,环比下降10.6%,同比增长23%。1至7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485.4万辆和1468.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9.0%和9.8%,高于上年同期8.2和9.4个百分点。
9月2日,湖北省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徐动辉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车市总体而言呈现的是,同质化高、毛利率低、长期压库的状态,“我国车市已处于微增长阶段,面临一个重大的调整与转型”。
5家车企销量目标完成率过半
“按照常理,处于微增长阶段的中国车市,车企回调销量目标应是常态,从今年上半年大部分车企的销量目标完成率来看,正好说明了这点。”长期从事汽车研究的业内人士肖越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根据汽车企业和乘联会公布的信息,2016年上半年,20个主要汽车企业上半年的销量数据和销量目标完成率中,有5家车企销量完成率超过50%,15家企业未能达标,其中2家完成情况较差。而2015年全年,未完成目标车企占比约为50%。
由此看来,车企的两级分化已越发严重,发展态势好的车企纷纷“加码”销量。长江商报记者统计发现,除了上述广汽集团外,今年决定提高销量目标的车企还有东风本田、吉利汽车和东风风神。
2016年1至6月,东风本田的终端销量为24.7万辆,同比增长42.7%,完成全年目标的54.9%。7月份东风本田将全年销量目标由45万辆调整为50万辆。
吉利汽车1至7月销量为32.9万辆,同比增长17%,达成2016年原定年销60万辆目标的55%。吉利发表公告称,“鉴于最近推出的新产品销售的持续强势迹象”,吉利将今年年销目标上调了10%至66万辆。有业内人士评价,这仿佛给市场打了一支强心剂,让中国市场感受到一丝活力。
今年上半年,东风风神累计销量达到6.6万辆,同比增长26.6%,上半年已完成目标销量的53%。8月初,东风风神将销量目标由12.5万辆上调为13万辆。据悉,这也是东风风神自成立以来首次上调销量目标。
东风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李炜介绍,“虽然调高的目标不多,只有区区5000辆,但这对于我们自己来说应该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尝试,代表我们对2016年的整体信心和决心。完成目标,我们认为没有问题,而且争取还要有更好的表现。”
车企面临更加严酷竞争环境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至7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536.8万辆,同比增长14.4%,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5%,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
“从数据上看,品牌车企占有率的提高,直观呈现出车企销量‘两极分化’的局面。” 肖越表示。
肖红表示,市场需求无疑是影响车型销量的最为关键因素,当前的国内市场中,SUV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市场基本保持供不应求的状态,车企只要把车生产出来就不愁卖不出去,但一旦市场出现相对饱和状态,品牌的力量就会彰显出来,“转变盈利模式、推新车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他举例称,神龙公司一直都是国内乘用车市场的重要一极,在销量有所下滑时,其位于成都的工厂将于9月7日投产,加上此前决定转型服务提供商,正好印证了这点。
去年7月后,不少车企纷纷下调年销量目标,尽管今年汽车整体销量好于去年,但还是有很多车企并未走出寒冬。肖红认为,上述4家上调销量目标的车企均是依靠产品发力,“好的产品是一个企业立足的根本”。
谈及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速度,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董扬表示,不应该也不会太快。产销增长应该和GDP增幅相当,而销售额、增长值等的增长应该高于工业平均增速。
肖越认为,在国内车市增速放缓的时候,车企的分化将加剧,“目前说车市洗牌还为时尚早,只是竞争环境的严酷正在加剧”。
新能源汽车方面,7月新能源汽车生产3.8万辆,销售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3.4%和98.1%。1至7月新能源汽车生产21.5万辆,销售20.7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9.8%和122.8%。
肖越预计,5年内一二线汽车品牌将继续深度发展,而未来“谁占据了新能源车的核心技术,谁就站在了制高点” 。
责编: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