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专家称长江上中游生态旅游片区相关旅游企业或将迎来利好
本报讯(记者 江楚雅)9月6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将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划分为8个片区,在此基础上培育20个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200个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形成50条跨省和省域精品生态旅游线路,打造25条国家生态风景道。
规划指出,国内生态旅游发展存在很多问题。目前国内一些地区对生态旅游的认识不到位,进行竭泽而渔式的开发,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部分地区过分追求门票经济,导致旅游质量降低;相当数量的景区、导游在解说上过于肤浅和形象化;部分景区所在的社区参与度低,没有决策建议权,缺失利益共享机制;生态资源的保护监督体系也亟待健全。
此背景下,规划提出了4条发展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并针对国内包括东北平原漫岗、黄河中下游等8个生态旅游片区进行了具体规划。
记者了解到,《规划》分段提出两个目标,一是到2020年,一批重点生态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基本建成,我国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国家;二是到2025年,我国以生态旅游协作区、目的地、线路和风景道为主体的总体布局基本确立,成为世界生态旅游强国。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副院长龚箭对记者表示:“随着国家对生态旅游的逐渐重视,相关旅游企业或将迎来利好,对当地的旅游产业和社会效益都会产生连带作用。比如长江上中游生态旅游片区的武功山、神农架、武当—太极湖、恩施大峡谷、长江三峡。”
责编:ZB